說話聲被黑夜浸泡得越來越淡,直至被鼾聲代替。

常遇春看了眼表,10點30分,他關上手電筒,連同課本一起塞到枕頭底下,摘下眼鏡,聽著晚風來去,走廊裡腳步聲響起。聲音很輕,但常遇春能聽到,這是他多年來磨練出的本事。

巡夜人走進宿舍,確認了人數,便離開了。

腳步聲消失後一兩分鐘,常遇春重新睜開眼,現在的他沒有戴眼鏡,左眼暴露出來,他看著眼前的夜晚,這無比清晰的黑色。要是白天的景色也能這般清晰該多好,少年心裡這般想著,不由得呼了口氣。他並不喜歡他戴的眼鏡,也不喜歡每天做的治療,沒有人會喜歡這些。他覺得這一切都沒必要,他的左眼可以給他提供一個清晰的世界,與常人無異,這就足夠了,不是嗎?自己初始的視力還不到01,也明明已經過了最佳的治療年齡,在那些只有五六歲,七八歲的孩子裡面,像位長者,格格不入。說好聽些,也就是那些所謂專家的話,還得再堅持堅持,說難聽些,就是沒有效果也不會有效果。可是母親還是堅持要將治療繼續下去。父母花了大把金錢,自己傾注了所有時間,但那又能怎樣?五年了,什麼都沒改變。

常遇春不知道多少次地和母親說過不想再治療了,母親每次都會哭著說她不怕花錢,再苦再累也要把他的眼睛治好。偉大吧!起初常遇春也這麼覺得,可當時間不斷推移,理性衝破了感性的束縛,偉大嗎?常遇春不禁問向自己。

被情感所矇蔽,無論這種情感多麼純粹,都算不上愛。

為這種愛而奔波,哪怕付出了所有,也不能稱之為偉大。

他很聽話,他真的很聽話,所以他一直嚴格地戴著眼鏡,就算摘下也會盡可能地遮住或乾脆閉上左眼。而那遠在家裡的母親,她不知道把身子伏在黑板底下,把頭埋進書裡的小孩是誰,她沒有看到晚自習時教室裡空著的座位,他沒有聽到被被子吞下的翻書聲……

縱是如此,但定期的檢查結果都穩定得像是一片死湖,毫無進展。大夫問他這期間有沒有不配合治療,有沒有偷偷把眼鏡摘下來,他那次不是否認,可那些人也不知是怎麼了,一次又一次地問,非得他點頭才肯停止。於是呀,那些醫者仁心的大夫同焦急地母親談論起他當下的情況,用詞之嚴重,語氣之無奈。這些男孩都能受得了,他可以把掉了的牙齒嚥進肚子,一次又一次,但他能只是一個男孩,一個十歲出頭的男孩,他真的受不了,受不了那一聲來自自己母親的,失望的嘆息聲。那時男孩覺得自己的頭好重呀,低下去,再也抬不起來了。

這一切都沒必要,不是嗎?他對她講過了無數次,她從不理會,她一直沉浸在付出所產生的感動中,偉大嗎?這真的算偉大嗎?

黑暗在少年眼裡扭曲,少年閉上眼,好累呀。

他很久沒哭了,因為他已經很久都沒有注意到自己已經哭了,意識被思緒的洪流淹沒,哪裡還分得清哪滴是淚。

他滿臉是淚。

——————————

黑暗將一個小孩捆綁,他像被流放的刑徒,漫無目的地走啊走,走啊走不知道走了多久,走了多遠,氣溫在逐漸降低,寒冷吞噬著小孩的神志。

小孩屈膝坐下,凍裂的雙手抱著沉重的腦袋,抵在堅硬的膝蓋上。

好累呀,能歇息了嗎?小孩無言地問著。

忽有燈光亮起,在遠方,在距離小孩不知多遠的遠方。與其說是照亮了黑暗的燈光,不如說是黑色畫卷上突兀的白點,它本不該存在,就像是那個小孩,他本不該來到這裡,一個未長成的孩子,能犯多大的錯,竟來這裡受苦。

命運相仿的二者終將在命運的安排下相逢。

小孩抬起頭,看向燈光處,就好像本就知道它在哪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