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燼坐在宮殿的議事廳中,面對著滿朝文武,心中卻有一種說不出的孤獨感。自從他穿越時空成為秦始皇帝,每一天都充滿了挑戰和困惑。他試圖理解這個時代的思維方式,尤其是儒家與法家這兩種影響深遠的學派。

“陛下,儒家主張仁政,強調道德和禮儀的重要性,認為透過教化可以達到治國安邦的目的。”李斯站出來,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但在這件事上,他卻為儒家辯護,“而法家則認為,人性本惡,需要透過嚴格的法律來約束和引導。兩者雖然目標相同,但手段卻大相徑庭。”

餘燼微微點頭,他明白李斯的意思。儒家與法家的辯論,是對人性的不同解讀和對社會治理的不同理念。

“那麼,李斯,你認為我們應該採取哪種方式來治理國家?”餘燼問道,他想要聽聽這位法家大臣的看法。

李斯沉思片刻,然後回答:“陛下,法家認為,統一的法律和嚴格的刑罰是維護國家秩序的最佳手段。儒家雖然理念美好,但在現實中難以實現。人心難測,只有法律才能確保每個人都遵守規則。”

餘燼看著李斯,他能夠感受到對方的堅定和自信。然而,他也知道,儒家與法家之間的辯論並非是非黑即白的事情。

“但是,李斯,儒家所說的仁政和教化,難道就沒有可取之處嗎?”餘燼反問道,“如果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那麼他們自然會遵守社會規範,不是嗎?”

李斯皺起眉頭,他顯然對餘燼的提問感到意外:“陛下,儒家所說的教化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而且它依賴於每個人的自覺性。在當前這個多事之秋,我們需要的是迅速而有效的手段來穩定國家。”

議事廳中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其他大臣們也開始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人支援李斯的法家觀點,認為法律的威懾力是維護國家秩序的關鍵;有的人則傾向於儒家的理念,認為透過道德教化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社會風氣。

餘燼靜靜地聽著,他的心中卻有著自己的想法。他知道,無論是儒家還是法家,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侷限性。他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將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為秦朝的未來鋪路。

“各位卿家,我認為儒家與法家並非水火不容。”餘燼終於開口,他的聲音平靜而堅定,“我們可以借鑑儒家的教化理念,讓人民從內心深處認識到道德和禮儀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需要法家的法律體系,來確保社會的秩序和穩定。”

大臣們紛紛點頭,他們意識到餘燼正在試圖融合兩種學派的優點,以創造一個更加完善的國家治理體系。

“陛下英明!”李斯率先跪下,其他大臣也跟著跪下,“我們將遵照您的旨意,努力實現國家的統一和繁榮。”

餘燼看著跪拜的大臣們,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責任感。他知道,他的決策將影響整個秦朝的未來,甚至可能改變歷史的走向。他深吸一口氣,決心在這個儒家與法家的辯論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隨著辯論的深入,餘燼開始逐步推行他的治國理念。他下令在各地設立學堂,推廣儒家的經典教育,同時加強法律的建設,確保法律的公正和嚴格執行。他相信,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培養出既有道德修養又有法律意識的公民,為秦朝的長期穩定打下堅實的基礎。

然而,餘燼也清楚,這場辯論只是開始。儒家與法家的理念將在未來的歲月中不斷碰撞和融合,而他作為秦始皇帝,需要不斷地調整和最佳化自己的治國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局勢。他知道,這將是他在這個時空中的漫長旅程,也是他作為一位君主的責任和使命。

一些大臣認為,簡化文字會破壞傳統文化,而另一些則認為,這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舉措。在這場辯論中,餘燼將如何作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