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見此也不能放著功勞不要,手下猛將一個一個的派出去搶先登。華雄的五萬顫抖的步兵如何能夠抵擋,毫無意外,華雄被孫堅帶著他的好兄弟們砍死在了城頭,輕而易舉的拿下了汜水關。三國智囊為什麼多計謀?都是被逼出來的。在這個年代,戰損一成就要面臨潰敗的風險,士兵只會打順風仗。當兵就為了有口飯吃,拼死拼活的有什麼意義,當兵是為了能夠活著,不被餓死。要是當兵需要拼死打仗,那還當個屁的兵。戰死的不是因為奮勇殺敵死的,戰死的都是因為防不勝防,來不及跑路才死的。所以只能靠計謀取勝,要防不勝防才能有效殺傷,要先發制人才能讓對方大潰敗。這也導致了三國的武將特別的依靠自身的勇武,越是武藝高的,越是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一衝陣先砍死幾十上百個,就會導致幾百上千人的潰敗,一有潰兵就會導致大軍都潰敗。武將就是這麼用的,所以關羽要讀春秋,不讀不行啊,自家大哥就是個廢物,兵少沒氣勢,先弱一籌。自己的刀又太重,鬥將佔便宜,殺小兵就吃大虧了,早晚得被大哥玩死,咱這智商就該讀點春秋也好學些計謀自救,就沒聽說過有謀士在戰場上被砍死的。(吐槽關二爺有些不地道,哈哈)寫到這裡大家就知道為什麼現代的人這麼推崇高順了吧,是的,高順的陷陣營就那麼幾個人,但是全是死士,把將校當士兵用。高順的兵隨便哪一個放到別的部隊那都是可以帶頭衝陣的小將領,能不厲害嘛。所以說高順也是一個軍事上通透的人,但卻是一個沒有活通透的人。

高順很明白大漢士兵的現狀,雖然他的陷陣營只有八百多人,卻可以輕鬆擊敗上萬人。這不是一比十,而是砍死對方的八百人,對方肯定崩潰。所以我說高順在軍事上非常的通透。但是這也是高順的悲哀,在這個年代,要讓士兵唯主將的命令是從,就只有樹立一個不怕死、絕對忠心的人設。高順就是這麼做的,高順的寧死不降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人設,如果人設崩塌了,那麼他計程車兵以後也就散了,他也就沒有了為將的價值。高順對軍事的理解,別的將領也理解的很透徹,但沒有人能夠像高順一樣視死如歸和嚴於律己。就因為這個原因,這個時代的那麼多名將都沒有像高順一樣去組建這樣一支軍隊。因為別的武將都明白一個道理,讓自己活得好一點,也讓自己計程車兵活得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