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陳一晨很害怕陳爸爸。

他古板、固執、控制慾強,脾氣還很臭,每次不如意就會動手打人,是個典型的大男人主義。

陳一晨小時候沒少捱揍,再加上她脾氣好,性子軟,所以從小到大都不敢忤逆父母,父母說什麼,她就做什麼。

父母讓她好好唸書,在臨陽考個好大學,她聽了,自此以後,放下所有愛好,一心向學;讀大學選專業時,父母讓她學藝術,說藝術生畢業了好嫁人,她聽了,放下心心念唸的法學,選了藝術設計;再後來,周淨向她求婚,想要一畢業就結婚,陳爸陳媽高興極了,說女孩遲早要嫁人,要在家相夫教子的,於是她也聽了,乖乖的在家做全職太太,這一做就是4年。

可,結果呢?

丈夫出了軌,自己一無所長,差點被社會拋棄掉。

而接下來,她漫長的一生都會遺憾,遺憾年少時沒有做盡想做的事,唸書時沒有選擇想要選的專業;遺憾結婚後因為一直呆在家裡洗衣服做飯,錯過了最好的職業生涯……

原來,父母的話,也不是標準答案。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將他們話奉為聖旨?

倘若當年的她叛逆點,倔強點,面對人生的分叉口自我點,或許現在又會有不一樣的境遇。

想到這裡,一晨的眼神充滿了悔意和怨恨。

但這悔意在父母輩看來,更像是挑釁、不服。

陳爸爸訓斥,“看什麼看?不服氣?!”

說完,又對著一晨揚起了手掌,就像小時候一樣。

每次一晨提出異議,他都會將掌心高高地抬起,面對著一晨的方向滿臉怒意。

陳媽媽見狀,趕緊擋在女兒跟前,死死護著一晨。

一晨卻將媽媽輕輕推開。

她徑直走到陳爸爸跟前,“打呀!您打!您乾脆打死我算了!從小到大,只要我不聽您的話,您就要動手打我!可您怎麼能確定,您說的就是對的呢?”

“如果您說的真的是對的,那為什麼我的人生還會這麼糟糕?您看看我,看看我現在,沒有工作,沒有夢想,什麼都沒有的像一個寄生蟲一樣,寄生在男人身上,現在連男人也沒有了——”

“我做錯了嗎?我做錯什麼了?您說的每一句話,我都照做到了呀!我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選擇,都是按照你們的要求……”

“可結果呢?……”

這是陳一晨第一次情緒這麼激烈的反駁陳爸爸。

她哽咽著,淚水在眼眶裡轉了一圈又一圈,終於控制不住的落下。

從小到大,父母說什麼她就做什麼。

她聽從父母的意見,順從老師的教誨。

她是朋友眼裡的乖乖女,是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學生,是父母們喜歡的孝順孩子,是鄰居口中所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唯獨,她不是她自己。

見陳爸爸一直不說話,愣在那裡,揚起的手掌遲遲沒有落下。

陳一晨聲音嘶啞得又繼續說道,“從小,您就跟我說,女孩子要乖、要溫柔、要聽話,這樣以後才會有男人要。等結婚了,您跟我說,要我在家伺候丈夫、伺候公婆,不能發脾氣,萬事要忍耐,對丈夫要體貼要理解,在婆家要多看眼色多幹活……”

“我就想問問您,你生我下來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伺候別人,給別人家做媳婦的?還是為了讓我成為受氣包,任人欺負?”

“每一次和周淨吵完架,我哭著跑回家,您從來都沒有問過我,有沒有受委屈?是不是被他欺負了?您只會逼著我回去,去道歉、去和解,您有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一晨看向陳爸爸的眼神變得越來越冰冷。

語調也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