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曾是大夏頂端的商會領袖與豪族掌權者,在與伊比利亞勾結後背叛了大夏,將呂宋的重要港口拱手讓人。

當年的叛徒世家,如今不過是殖民者腳下的爬蟲。

他們的家族財富早已被榨乾,剩下的血脈被殖民政府用來維持港口的運轉,甚至連交易的議價權都不再屬於他們。

“你們曾經是呂宋的主人,現在不過是伊比利亞人的奴才。”一位大夏商會的代表冷冷說道,目光中帶著掩飾不住的鄙夷。

這些叛徒世家的後裔低頭不語。

他們知道,自己的祖先為了利益選擇了背叛,而如今的屈辱正是背叛的代價。

伊比利亞人從未真正信任他們,而大夏則將他們列為不共戴天的仇敵。

他們被夾在兩個強權之間,失去了家族的榮耀,也喪失了未來的希望。

伊比利亞的統治使呂宋的經濟逐漸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局面。一方面,殖民政府透過重稅和壟斷控制了主要的資源出口,如黃金、白銀、香料;另一方面,大夏的商會與本地平民的交易卻在暗地裡維持著正常的流轉。

“香料依舊是這裡的黃金。”一位大夏商人說道。他指著貨物清單中的一欄——丁香和胡椒。這些香料是歐洲貴族的奢侈品,在大夏本土的需求雖不如西洋人,但轉手之間的利潤已足以讓商會心動。

而茶葉,則成為了另一種象徵。伊比利亞人深知,大夏的茶葉不僅是歐洲市場的寵兒,也是殖民地上層維繫權力的工具。一批高品質的茶葉甚至可以換取一門西洋的艦炮。

對於那些被壓榨的叛徒而言,這種繁榮背後卻是無法承受的枷鎖。

每一次看到大夏商船在港口卸貨,他們都能感受到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屈辱形成的巨大反差。

“我們曾以為選擇伊比利亞是一條捷徑,卻不知這是通往地獄的路。”一名叛徒家族的後裔低聲說道。他想起了祖先的選擇,那些背叛大夏的人曾自以為能夠藉助外力保住家族的利益,卻最終淪為殖民地的附庸。

港口的喧囂中,交易依舊在進行。

大夏商人冷靜地計算著貨物的價值,伊比利亞商人則緊盯著每一筆銀兩的流向。

對於他們而言,戰爭不過是經濟的一部分,而經濟的規則從不講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