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的性格產生的本性。

可臺上二人可不管下面是怎麼想的,論道還在繼續。

在薛虹的闡述中,他以為的良知,是對自身有利的一切想法,既為良知。

趨吉避凶、洞悉世事甚至是貪財好色、怠惰恐懼,都是良知的一種。

薛虹以讀書為例子進行闡述,讀書的回報具有嚴重的滯後性,可能要十年二十年才會展現。

而玩樂這一行為帶來的回報是迅速的。

因此,大部分人們在權衡利弊之後,選擇了回報更快的,也就是玩樂,放棄苦讀,這其實也是良知的一種。

正如莊子所言: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你沒有體驗過我的快樂,怎麼知道我的快樂不好呢?

各自的選擇導致了各自的結果,既然是結果不分好壞,都是自己的選擇也是良知的選擇。

人為什麼會貪財好色,也是良知的原因,人的潛意識明白,財寶美人可以使我快樂,這一點不需要旁人教導,自己漸漸就會明白,豈不正好吻合:不慮而知,不學而能這一句話?

只不過這一良知行為是在人類社會中耳濡目染下潛意識出現的後天良知。

薛虹的觀點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我所思所想,對我有利的一切就是良知。

這也是薛虹自己悟出來的“歪門邪道”。

因為一開始薛虹拿大眾認知的良知往心學裡去套用,一套一個不吱聲,矛盾多的離譜,和知行合一也是違背的。

,!

照著傳統良知去學心學,尿尿分叉都控制不住,你還想知行合一?

直到這一世薛虹才逐漸悟出了屬於自己的良知。

雖然不知道和真正陽明心學的良知到底是不是一個意思,但卻是最適合薛虹本人的良知。

人們怕死,所以會趨吉避凶這是良知。

可人們心中有比死更重要的事情時,就不會怕死,這也是良知。

睡懶覺是良知、貪吃貪玩是良知。

甚至偷盜搶劫也算是小偷強盜的良知。

所以如果按照薛虹的理解,良知恰好可以避開內耗!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心指引的,是有原因的,不分對錯,無關前程好壞。

過去無可挽回,未來可以改變。

隨著薛虹的講解,王陽明的眼睛也越來越亮。

因為如果按照薛虹這個說法的話,良知就是和自己認為的理學是不謀而合的。

良知闡述完畢後,王陽明對著薛虹一禮:“景瑜,受教了。”

薛虹連忙微微側過身子,他這不過是拿著心學理解出來的一些皮毛對線心學創始人。

這一禮他可不敢受,也受之有愧。

這一次輪到王陽明率先開口,闡述自己的問題:“何為理?”

……

隨著時間的推移,臺下不少人也開始思索薛虹和王陽明的對話。

他們往自己平生所學中一代入……唉??

怎麼好像上面那倆說的是對的,我t才像異端??

臥槽壞了!!學了半輩子儒,到頭來我們成雲儒生了!!!

就連黃錦幾人聽著臺上的言論,也發自內心的覺得,人家說的才是正統,我們學的是盜版。

可是這些言論不利於團結啊!!

如果心性沒到一定程度,去按照薛虹王陽明的論述去學,指不定學出來個什麼邪教頭子!

朱煇在下面也傻眼了!

你倆那是辯論嗎!?

大哥,這是擂臺!!!

你倆咋越說理論還越像了呢???

要不要我找點黃紙,再抓只雞給你倆,你倆拜把子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