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馬也累死兩匹,訊息送到那一刻,他便昏迷高燒不醒。

可即便如此,因為擔心自家元帥不熟悉沿途情況,誤了營救,

身體稍微痊癒,便又跟隨李少嚴一起折返。

這也能看出來,李如璋平時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

世人都不傻,你對將士們怎麼樣,將士們心裡完全明白。

正如李如璋曾經看過一篇歷史記載

春秋時期,一位名叫豫讓的刺客,因為得到了智伯的優待,後來智伯被人所殺,豫讓發誓要為智伯報仇,便說了一句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意思是你對別人好,別人就會用同樣的方式回報你。

如今經過這件事之後,有了這種過命的交情,他與這些軍士的感情更加的深厚。

李如璋打算讓李順來擔任內衛統領。

起初李順一聽,是連忙推辭。

他雖是李少嚴的族親,可並未上過私塾鄉學這些,

他之所以能識文斷字還是當年跟隨李少嚴身邊耳濡目染才學會的。

他擔心自己無法勝任,也不會被底下人服眾,尤其是下屬裡面還有文官。

他還是願意跟在李如璋手下,當個親衛隊長更好。

氣的李如璋將他一頓痛罵,不思進取。

最後,李如璋告訴他,不要以為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就一定聰明絕頂,天資聰慧。

很多下位者也不一定就是愚鈍、平庸。

正所謂時也命也。

他李順慢慢的官職越做越大,自然而然思維和眼界以及能力就不一樣了。

他看中李順忠誠,只要李順在以後的位置上,行事不偏不倚,公正無私。

其他的,可以慢慢學。

當然,李如璋所謂的忠誠,並不是指忠誠於他本人,而是忠誠於他目前所進行的這一番事業。

不過,李如璋還有些話沒對李順說,其實每個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至於能不能用好,完全取決於任用者的眼光和安排是否妥當合理,

就拿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為例,

一郭一縣之人,便可以湊出整個帝國統治階層的人才,而且還是很優秀的人才。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再借用李如璋後世所學的那句,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經過李如璋的一番鼓勵,李順這才忐忑應承下來,

李如璋讓他先從親衛中挑選機敏果敢的弟兄,組成骨幹,再讓他們挑選合適的軍士。

尤其是做間諜這方面,必須要嚴格篩選。

挑選機智勇猛,膽大心細者充任。

到時候,他會親自教授他們一些做間諜的技巧。

重情義的人,往往也心軟,所以李如璋又再三提醒李順,嚴禁因私廢公。

大家都沒有經驗,有短板是正常的,摸著石頭過河,將來肯定也會出不少問題。

但是,來自外界的因素,是未知不可避免的,但是,若是由自身原因導致的,那便是不可饒恕。

所以,務必一開始便嚴格甄選。

李順再三保證,絕對不會辜負李如璋的重託。

將李順送走,李如璋再度陷入沉思。

他還是在思考軍隊的問題。

裁撤之後的軍隊人數,只有四萬左右。

比起之前少了整整兩萬有餘。

乍一聽起來,感覺是少了了很多,似乎對光州而言,減少了不少壓力。

然而,實際上,此時的光州,加上當初從幽州逃難的數十萬百姓,撐死也就三四十萬人。

想以這三四十萬百姓,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