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巴達維亞(第3/4頁)
章節報錯
一座在淡馬錫。
一座在錫江(望加錫)。
別院的規模不大,也就一座小型園林別墅,但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卻非同尋常。
在這之前,沈興一直以為瀛王要經營的重點是婆羅洲,畢竟面積足夠大,但直到現在他才發現。
他錯了!
控制馬六甲水道才是瀛王經營南洋的關鍵一環。
至於為何在錫江也要營建別院,沈興百思不得其解,西里伯島雖然足夠大,但似乎也沒有太過值得關注的。
朱常瀛:老子看重的是澳洲,我不說你咋能知道呢?
搞工程建設也就罷了,另一項使命更加要命。
聯合爪哇諸邦國,抑制打壓馬塔蘭王國的崛起。
這是一項異常艱鉅的任務,蘇丹·阿貢之於爪哇,就如宋祖之於華夏。
對內,這廝以絕對的軍事實力壓制周邊土邦,同時又以承認各領主自治權為懷柔手段,以推行景教教法來統一百姓認知。
對外,同亞齊、奧斯曼交好,鼓勵商貿、學習經典、採購軍備。
馬塔蘭有一支配備奧斯曼火器的精銳部隊,阿貢因之而發家。
前國王時代,馬塔蘭同瀛州的關係也不錯,通商互市,關係最為緊密時還曾從南洋商行手中採購軍用火藥,火繩槍等武器軍需。
但阿貢改變了遊戲規則。不得不說,這是一位雄主。
而隨著時間推移,馬塔蘭同瀛州的決裂也是必然的,一方面源於阿貢統一爪哇的野心,另一方面則源於大明人恐怖的滲透。
說起這個來,又是朱老七要背鍋。
本是八杆子打不著的兩個國度,如今成為僅有一海之隔的鄰居,大批大明人追尋財富夢想踏上爪哇,分佈在每一個沿海商業城邦。
朱常瀛:感謝福建、廣東那些不聽話的仔,我就不老老實實種地我就要賺快錢。
若這些大明移民沒有朝廷背書那也沒啥,就如歷史上的明清移民,終究被殖民者與土著共同拿捏。
但現在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南洋商行在所有沿海商業城邦都設有商棧,而商棧無一例外被建為軍事堡壘。
軍事基地,商貿中心、外交領事、僑民管理,一途多用,這玩意你說它是瀛州的飛地也不為過。
話說沿海領主都是窩囊廢麼,這也可以忍?
想多了,想想我大清的通商口岸租借地,看一看香港澳門,繁榮的商業註定租借地周邊的土著也會受益,而倒黴的則是看似同殖民者無關的內陸。
被蘇丹·阿貢暴力征稅,承擔繁重的勞役,損失大半利益,還是寄生在瀛州羽翼之下共同攫取利潤,又相對自由?
買辦的滋潤小日子你不懂。
離開巴達維亞,沈興便馬不停蹄的趕到碧潭。
碧潭主事林子文早已等候多時了,在碼頭上見到沈興,便迫不及待的問道,“大掌櫃,米阿萊的兒子拿到了?”
沈興點點頭,“拿到了,一家子整整齊齊,可以叫哈桑來領人了,叫他親自前來。我在市政廳等著他!”
米阿萊,就是那個出賣巴達維亞給尼德蘭人的領主,作為萬丹的臣屬,在沒有萬丹許可的情況下就同外部勢力勾結,試圖自立,這就是造反了。
“好!好!”林子文輕舒一口氣,面色變得舒緩開來,“您不知道啊,萬丹國圍攻巴達維亞戰敗,哈桑那老小子位置不穩,這些日子可把我煩透了。”
兩人邊走邊聊,沈興聽林子文大倒苦水。
話說尼德蘭人也忒不講究,因為瘟疫那檔子事同萬丹鬧的很不愉快,哈桑一怒,就把對尼德蘭關稅提高了,更不要說同意尼德蘭在自家地盤上修築軍事設施。
但尼德蘭人也不是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