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王朝的紫禁城內,乾隆皇帝正坐在龍椅上,手捧著一卷厚重的《帝王通鑑》,目光卻緊緊鎖定在那天幕之上,那是由歷代帝王功績與德行交織而成的無形榜單。

天幕之下,光影交錯,每一顆星辰都似乎代表著一位曾經的帝王,而其中最耀眼的那一顆,無疑是屬於唐太宗李世民的。

乾隆的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抹難以掩飾的怒意與嫉妒。

他自幼便以文治武功自詡,一生六下江南,文化昌盛,疆域遼闊,自認為是清朝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帝王之一。

然而,此刻天幕上的排名卻如同無情的判官,將他心中的驕傲擊得粉碎。

李世民,那個遠在唐朝的帝王,竟以他的英明神武、開創貞觀之治,穩穩佔據了帝王榜的榜首位置,這讓乾隆如何能不氣?

“哼!”乾隆重重地將《帝王通鑑》摔在龍案上,龍袍下的身軀因憤怒而微微顫抖,“李世民,區區一介唐朝之君,何以能凌駕於朕之上?朕之大清,國力強盛,文化繁榮,豈是他所能比擬?”

殿內頓時一片寂靜,文武百官們面面相覷,心中皆是驚濤駭浪。

他們深知乾隆皇帝的脾氣,更明白此刻的皇帝正處於盛怒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因此,眾人皆是噤若寒蟬,大氣也不敢出。

然而,總有那麼幾個善於察言觀色、溜鬚拍馬之輩,他們深知此刻正是表現忠心、博取聖寵的好時機。

只見和珅,這位乾隆身邊的寵臣,第一個站了出來,他滿臉堆笑,躬身行禮道:“陛下息怒,李世民雖有過人之處,但論及文治武功,豈能與我朝聖上相提並論?陛下在位期間,國泰民安,四海昇平,實乃千古一帝也。那天幕之上的排名,不過是虛妄之物,怎能作數?”

和珅的話音剛落,便有數名大臣紛紛附和,他們或引用經史子集,或列舉乾隆的豐功偉績,無不是極盡讚美之詞,試圖平息乾隆的怒火。

然而,乾隆的心中卻並未因此而有絲毫的寬慰,反而更加覺得這些臣子不過是些阿諛奉承之徒,毫無真心可言。

“夠了!”乾隆突然大喝一聲,打斷了眾臣的恭維之詞,“朕要的是實話,不是這些空洞無物的讚美!李世民為何能居榜首?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朕要你們給朕一個合理的解釋!”

此言一出,殿內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

文武百官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面露難色。

他們心中清楚,李世民之所以能成為帝王榜的榜首,自然是因為其卓越的治國才能和深遠的歷史影響,但這等話又怎能當著乾隆的面說出來?

就在這時,一位年邁的老臣緩緩站了出來,他是大學士紀曉嵐,以博學多才、直言敢諫著稱。

紀曉嵐深知此刻的乾隆需要的是真正的反思與借鑑,而非盲目的讚美與奉承。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陛下,李世民之所以能成為帝王榜的榜首,並非偶然。他在位期間,廣開才路,虛心納諫,重視民生,發展經濟,使得唐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更重要的是,他有著一顆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這是任何帝王都難以企及的。陛下若欲超越前人,當以此為鑑,勤勉治國,方不負我大清列祖列宗之基業。”

紀曉嵐的話雖不多,卻字字珠璣,直擊乾隆的內心。

乾隆聞言,先是愣了一下,隨即臉上露出了複雜的神色。

他既為紀曉嵐的直言不諱感到意外,又為李世民的治國之道所折服。

良久之後,乾隆終於緩緩開口:“紀愛卿所言極是,朕當以此為鑑,勤勉治國,不負蒼生。至於那天幕之上的排名,不過是浮雲罷了,朕又何必介懷?”

此言一出,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