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16歲的正長身體的少年來說,盤子裡的這點飯菜其實並不多,甚至在兩人吃完後,梁朝明明顯能感覺到自己還沒有吃飽。

看看對面的小和尚,也同樣是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

原主與靜法的感情很好,大概是因為兩人都是被家裡拋棄的原因,有那麼點同病相憐的意思在吧。

兩人拿著碗筷餐盤,來到井邊,排著隊將自己的碗盤洗好,再送回飯堂裡一一放在對應的位置上。

“靜濟,你今天怎麼了?怎麼不愛說話了?”

原主雖然不是個話嘮,但也從未像梁朝明今天這樣沉默過,倒不是梁朝明不想說話,實在是這哥倆的關係太好,他怕自己多說多錯,再被對方察覺到了不對勁,倒不如直接裝沉默。

此時見對方終於問起來,便裝模作樣的嘆了口氣:“靜法,我滿16歲了。”

言外之意溢於言表,畢竟大傢伙都知道寺廟裡的規矩,其實不只是梁朝明,就是他面前的這個小和尚,再過幾個月,也滿16歲了。

按照寺廟裡的規矩,凡是在寺廟裡長大的孩子,年滿16歲都是要下山去歷練一年的,也就是說,很快就要輪到靜法了。

所以梁朝明這一句話,就把靜法給幹沉默了。

兩人各懷心思,都沉默不語,默默的並肩走到了演武場上。

此刻的演武場上已經聚集了很多人,個個腦袋光溜溜的,上面還燙著9個戒疤,有人隨意席地而坐,也有的三五成群,在一起不知道討論著什麼。

梁朝明和靜法也找了個樹蔭席地而坐,梁朝明沉默著,但靜法卻忍不住開口了:“靜濟,等你下山去了,可別什麼人都相信,山下的那些人跟咱們寺廟裡的師兄弟可不一樣,他們會騙人的法子多著呢,到時候你可別讓人給騙了。

到時候凡事留個心眼,別人家說什麼你就信什麼,你這人啊,就是太實誠。”

靜法是真的為梁朝明擔憂。

梁朝明點點頭,他可不是原主那個鐵憨憨,想要騙他可沒那麼容易。

前世裡,靜法也對原主說過這番話,但原主卻沒往心裡去,只覺得靜法是太杞人憂天了。

在寺廟裡多少也是讀了幾天書的,師兄不是教了嗎?人之初,性本善,天下哪有那麼多壞人?

嗯~~除了他那個後孃。

不過隨著漸漸長大,其實他也理解了後孃當初的做法,畢竟是給人做續絃的,若是她自己沒孩子還好,可她有了孩子,就得多為自己孩子做打算了。

他爹做貨郎雖然掙的不多,但好歹也比出力氣種莊稼掙得多多了,在村裡多少也算是個富戶。

按照靖朝規定,父母百年之後,家業的百分之七十都是要由長子繼承的,剩下的百分之三十,才由其他的孩子們均分。

所以,就算是後孃只生一個孩子,將來到手的家業撐破天也不過就是百分之三十,若是多生幾個孩子,這百分之三十還要給幾個孩子均分。

這樣一來,自己這個原配生的長子,可不就擋了後來弟弟買的道了嗎?

因此後娘才狠心把他扔了,這樣沒有了他,後孃生的弟弟就成了長子。

原主長大之後想明白了這個道理,雖然也恨後孃把他扔了,但卻沒想過要回去報復後孃,畢竟在原主看來,後孃只是把他扔了,並沒有將他殺了,是給他留了一線生機的。

若後孃真的惡毒,就應該將他殺了,那樣他就永遠也沒有機會回到那個家裡去,也不會跟弟弟們爭家產了。

怎麼說呢,梁朝明覺得,原主不愧是個鐵憨憨,善良的有點過頭了。

而靜法就不一樣了。

他被老方丈帶到山上來的時候,都已經10歲了,算是見識過了一部分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