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公叔越的這一番感慨,魏罃卻是不禁陷入到了一陣沉默之中。

前世的魏罃起初並不明白那些黎庶眼中那股希望的來源,直到他在大梁與天下大儒孟子相會。

雖然時至今日魏罃依舊對孟子和他所宣揚的儒家學說多不敢苟同,但是對方所說的那些話語卻是被他牢牢記在心中。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曾經作為魏國國君的他並不明白治下的黎庶需要什麼,直到孟子用他的話語將其訴說明白。

魏國黎庶想要的很簡單,不過是衣帛、食肉還有家中之人沒有飢餓罷了。

而想要達成這一切的前提就是,魏國的黎庶要有獲得這些日常產出的土地。

昔日魏相李悝為什麼會將授田制的標準定為一戶一頃,孟子話語之中為什麼會提到百畝之田,因為這就是黎庶能夠衣食所安的基本保障。

即使如今的生活依舊困苦、即使家中沒有半點餘財,那些黎庶也會對未來的生活抱有希望,因為他們可以透過自己的勞動去改變這一切。

此番身為縣令的公孫鞅在櫟陽實行授田制,以每戶一頃之地授予黎庶土地,就是在給予他們以生存下去的希望。

這同樣也是為什麼秦東之地其他地方的黎庶,會與公孫鞅治下的櫟陽黎庶有那般大的區別。

思緒在腦海之中不斷流轉,魏罃的目光遙遙看向了天際,此刻的他卻是很想再見見那道被自己委以重任的白衣身影。

就在魏罃在與公叔越交談並陷入這番思考之際,遠處兩道身影卻是出現在了兩人的面前。

時間沒有過去多久,在身下雄駿戰馬的縱橫馳騁之下,馬上的兩道身影很快便出現在了魏罃一行人的身旁。

“君上,末將和御史大夫回來了。”

這兩道身影不是別人,正是此前被魏罃派遣出去尋訪民情的御史大夫王錯以及將軍翟良。

原來自從昨日抵達櫟陽地界之後,魏罃同樣感受到了這塊地方與秦東其他地方的不同之處。

特別是相較於秦東其他地方的暮靄沉沉,處於凜冬之中的櫟陽倒是有一種生機勃發的感覺。

在與昨夜投宿的那戶人家的交談之中,魏罃知道了在公孫鞅的帶領之下,櫟陽正在進行著如火如荼地推行授田制。

得知了這一個訊息之後,魏罃心中的興趣一下子便浮現在了心頭。

投宿的那戶人家以及周圍一些黎庶對於授田制的推崇有加,更是讓魏罃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更多人對於公孫鞅此番所推行的這項制度的態度。

於是,當一行人離開昨夜裡投宿的平安里之後,魏罃便隨即派出了王錯、翟良兩人前往周邊察訪民情。

此刻,看著面前氣喘吁吁回來的王錯與翟良兩人,魏罃也沒管翟良的話語暴露了自己的身份,當即便是詢問了起來。

“兩位,你們此次查訪收穫如何?”

“君上高見,我等此去可是收穫頗豐。”沉聲應答了魏罃一句之後,翟良的目光當即看向了一旁的王錯。

而面對著身旁翟良投向自己的視線,明白他意思的王錯在心中整理了一番,沉聲向著魏罃稟報了起來。

“啟稟君上,正如剛剛翟良將軍所稟報的那樣,我們兩人此行確實是收穫不小。”

“據我們所獲得訊息來看,自從櫟陽官府的文書張貼於南市牆壁之上,授田便在櫟陽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時至今日,在縣令公孫鞅的親自主持之下,授田已經覆蓋了大半的櫟陽治下。”

魏罃聽完了王錯所稟報的這些關於櫟陽授田的進展情況,神情肅然地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