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耳畔的號角聲漸漸消散,場中十位士卒的臉上卻是立刻多了幾分凝重、多了一分肅然。

相對而立的雙方都很清楚,戰鬥在此刻已然正式打響,現在就看哪一方會先行做出反應。

握住長劍的右手越發緊張,腳下的步伐緩緩地移動著,當銳利的視線鎖定對面其中一人的時候,五名河西軍中的一名士卒突然暴起。

“殺……”

伴隨著一陣喊殺聲在校場之上響起,這名河西軍士卒當即持劍便向著櫟陽士卒這邊殺了過來,而他的同伴則是緊隨其後。

河西軍士卒這一次的主動行動,也就同時意味著這場雙方之間的較技已然徹底拉開了序幕。

看著對面意圖先發制人的五名對手,另外一邊的櫟陽士卒五人卻是在交鋒之前互相對視了一眼。

因為原本就同屬一伍,在縣尉幾個月的訓練之下,五人早已經培養出了足夠的默契。

儘管並沒有半句言語之上的交流,只是一個簡單的眼神,五人之間便早已經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殺……”

齊齊一道喊殺聲再次在校場之上響起,櫟陽士卒五人同時向著迎面而來的對手衝了過去。

當各自的攻勢在不久之後碰撞在一起,雙方之間的不同就慢慢顯露了出來。

若論個人之間的武藝,那櫟陽士卒是無法與對面的河西軍比拼的。

畢竟就算是個人資質之間的差距有多麼懸殊,僅僅訓練了兩個月的新卒,也無法與從軍數年、更是經歷過一場場大戰的老兵相比。

這不僅僅是個人實力之上的差距,更有見識與膽識之中的不同。

對於己方在單兵戰力之上無法與對面的河西軍士卒相提並論,櫟陽士卒在與對方簡單接觸了幾個回合之後就已然深刻地明白了這一點。

自古以來的戰鬥無論規模大小、人數多寡,其本質也無非是揚長避短,以己方的長處去對敵方的短處並最終取得戰鬥的勝利。

而沒有了單兵之上的戰力優勢,那麼櫟陽士卒所擁有的優勢又是什麼呢?

這就不得不說一說這支軍隊的創立者與主將孫伯靈了。

在原本的歷史時空之中,由孫臏擔任軍師、田忌和田盼分別擔任主將的齊軍在桂陵、馬陵所面對的魏軍戰力不可謂不強大。

甚至可以說如果雙方拉到寬闊的平原之上擺開陣勢,正面對正面的較量一場,桂陵、馬陵這兩場戰爭究竟是誰獲勝還不一定呢。

那麼原本歷史時空之中的孫臏,又是靠的什麼才擊敗了戰力強於齊國軍隊的魏軍呢?

靠的是士卒之間的軍陣配合,靠的是靈活多變的應敵手段,更靠的是戰機來臨之時的決斷果決。

這個時空之中孫伯靈雖然因為沒有經歷過原本時空之中的那番苦難,所以在軍略之上還沒有達到那般的高度;

但是士卒之間的配合,對於戰機的把握,這些方面在調教之中他或是有意或是無意地授予了他麾下計程車卒。

就比如眼下正是激烈的這場交鋒,五名櫟陽一方計程車卒就完全貫徹了他的風格。

深知己方在單兵戰力之上並沒有優勢,五名櫟陽士卒立刻放棄了與對面的河西軍士卒進行一對一的廝殺。

既然一對一戰勝不了對方,那麼就兩對一、三對一,靠著五人軍陣之間的配合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這便是這一伍櫟陽士卒在戰鬥之中所訂立下的計劃。

事實證明這五人的計劃可以說是成功的,如果是一對一的捉對廝殺,他們幾乎沒有任何獲勝的可能。

而靠著軍陣之間的配合,他們往往能夠在區域性戰場之上形成戰力之上的優勢,進而將對手踢出這一場交鋒之中。

在這種情況之下,每每在兩個甚至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