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懿,他認為司馬懿才是幕後的黑手,一切皆因司馬懿而起。我心下道,正因為司馬懿是幕後人物,才更應該保護起來,而不是殺掉他,沒有一個司馬懿在其間,東吳哪裡會亂成這樣。但是在眼下,為了最大限度的取得陸遜的支援,我也願意先借陸遜之手收拾了司馬懿,沒有了司馬懿,則孫慮不過是一頭亂衝亂撞的野豬罷了,就他那幾顆獠牙,還傷不到任何人。
當下,陸遜提出了連環三計。
第八十七章 巧妙周旋
眼下;孫慮得到東吾武將的全力支援;自立為帝;卻以司馬懿為太傅。司馬懿本是世之奸雄;其智不下曹操;而其陰根猶有過之。孫慮既得東吳之基業;復有司馬懿之翼助;雄心勃勃;不可一世。必會虎視耽耽天下;造亂人間。(聽到這裡;我不由冷哼了一聲:〃造亂東吳差不多;旁的;他只怕還沒有這個能力。〃聽著我森然的口氣;陸遜略打一頓;但他沒停;繼續說下去。)眼下;我主萬歲已經駕崩;陛下引季漢諸公來此也是為了吊咽而非征戰;既然如此;若是征戰難免會被世人說陛下居心不良;乘喪伐國;是為不義之舉。為免去這種說法;一切還是由在下出面;只要季漢保持一定壓力即可。
在下以為;除去司馬懿是當務之急。首先;司馬懿是孫慮智囊;除去他就剪去了孫慮一條手臂;其次;司馬懿仍是魏臣;在大吳並無人脈;所依者;無非一個孫慮罷了;除他一人會方便一些;再次;司馬懿無尺寸之功而官封太傅位在群臣之上;大吳名臣如徐威以下;皆有不服之意;故除司馬懿非但必要;而且可行。
在下有三條計可對付司馬懿。
其一為明珠;由在下親自起草激文;言明司馬懿為國之賊盜;言明司馬懿與我主萬歲之死有莫大關係;不誅之不足以安定大吳;不為誅之不足以平順民心。從外到內給司馬懿和孫登以巨大的壓力。
其二為離間;由在下與東吳諸群聯絡;離間司馬懿與孫登的關係。這樣一來司馬懿與孫登日近疏遠;若利益重大;孫登未必不身棄保之心。
其三激殺;司馬懿若不得孫登之心;必會尋兵權以圖自保;他越自保則與孫登之間的裂痕越深;到時就算沒有他人幫助;在下提一旅之師。也能將之激殺。
司馬懿一死;我便要輕易為太子殿下洗去冤情;重新執政;到時季漢與東吳永結盟好;天下再無干戈;豈不是好?
陸遜一番話。讓人感覺他似乎已將司馬懿放在案板之上;願削便削;願便了。我不由奇怪。問及細節。他卻只道他自己打算;卻不便與人言。這讓我懷疑他是否在東吳另有努力網路。
陸遜與我相見之後;便回了自己的大營。我與廖立等人商議他地來意。廖立笑到:〃我看;他是怕我們當真進攻東吳;先用穩軍之計把我們穩住。又知道不解決孫慮司馬懿的事情;我們也不會收兵;所以就一把全都攬了過去。陛下向來行事講求公理正義;不肯暗中下手。他是吃準了您這一點了。〃
我想了想。也笑道;〃既然他肯幫我們對付孫慮和司馬懿;我們就稍等一等;看看陸遜是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廖立板著手指算道:〃孫遜與司馬懿眼下佔了天時地利人和;要人有人要權有權;若不是因為我們大軍壓境而不敢輕動;早就派一支人馬將陸遜平掉了。可陸遜和司馬懿吃得死死的樣子;他憑什麼?難道他是一個狂人不成?〃
我搖頭:〃陸伯言絕非狂人。〃
廖立道:〃我也覺得他不似狂人;所以更加奇怪。不過;就算他能夠解決的了孫慮和司馬懿;也無法對抗我季漢大軍;他怎麼想;也不過是白忙一場罷了。〃
〃是啊。這是為什麼呢?如果他當真是想投靠季漢;那麼他就不會單獨紮營;如果他只是為了對付孫慮等人;安撫住我們;他不怕因為與我們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