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后羿代夏”的故事。
而“少康中興”是我國曆史上首個出現以“中興”二字命名的時代。少康是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姒相被敵對的寒浞派人殺死。
少康是遺腹子,他自幼生活在有仍氏部落,長大之後,少康謀得了有仍氏管牲畜的官職。寒浞之子澆使人前往捉他,他逃到有虞氏,做了有虞氏的廚官。
有虞氏是舜的後裔,其部落首領虞思感於大禹的功德,不忍看到禹的後人無以為繼,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少康做妻子,並把倫劃給少康做封地,少康從此才算站住了腳。
於是,少康積蓄力量,施行德政,爭取民心,招攬夏的遺臣遺民,開始恢復夏的統治。而此時寒浞縱情聲色,與其子同惡相濟,頻繁用兵,民眾怨聲載道。
於是,少康立志復夏興國。他派女艾往寒浞之子澆處為內應,又派兒子季杼去誘殺寒浞的另一個兒子殪,不久便將寒浞父子3人相繼攻殺。
少康建都於禹舊都陽翟。他重整社稷,吊死扶傷,安撫百姓,大有先王禹之風範。
至此,夏王朝自太康時後羿奪取政權,經三代人約100年的艱苦鬥爭,夏王后人又重新掌握政權,恢復夏后氏奴隸主貴族階級的統治。後世史家稱少康重建夏王朝這段歷史為“少康中興”,少康都黃河北岸的“安邑”。
後來,世人把太康流亡和死葬的地方叫做夏王朝的南都,又因在安邑的南面,所以又叫“陽夏”,以示和夏王朝的北都相對應。
據史料記載,少康在戈地祭祀先祖太康王時,病死在此,並埋葬在太康陵墓一側。少康在位20年而卒,其子予繼位,為夏朝第七個國王。相傳,予曾派人為太康、少康二王守墓,守墓人代代相傳,居處漸成村落。
不過,時事變遷,到了現在,那裡只剩下太康陵墓,而少康陵墓經多次被盜挖,經過歲月沖刷已經沒有了封土,陵碑也被破壞,又在上個世紀那段歲月期間多次毀壞,現在僅存陵墓前的一個標有“少康陵”的標牌,一些陵碑的碎片則散落在陵墓之上,除此之外,陵墓已經沒有地面的標誌。
而按照石碑上的記載,現在的那處墓地不過是少康的衣冠冡,這裡才是少康真正的陵墓。
不過,這處空間並不是當初挖掘建造的,而是天然形成,當時的巫師和工匠只是稍加修造,加入了異獸、陣法和機關而已。
至於真正的古墓還在下面一層,這是孟子濤的猜測,石碑上並沒有相關記載,所以真正的墓裡有什麼機關,是什麼樣子,有什麼異獸,他是不清楚的,但這裡都已經這麼危險了,天知道真正的墓裡有什麼東西存在?
反正孟子濤已經打定了主意,不會自找麻煩再下第三層,不然他就是拿自己和大軍的生命在開玩笑。
聽孟子濤解讀了石碑上的內容,大軍也不禁嘖嘖稱奇,萬萬沒想到,這裡居然才是真正的少康墓。
大軍說:“難怪呢,如果這裡是少康墓,先前那些活人甘願燒成陶俑也就能夠解釋了。”
“確實。”孟子濤點了點頭,轉了一圏並沒有其它有用的線索,接著說道:“走吧,咱們去那個石屋看看,裡面有沒有咱們想要的東西。”
說完,他帶著大軍一起向那個石屋走去。
到了石門前,孟子濤先觀察了一下四周,發現在石門旁邊的牆上有一個鑰匙模樣的凹槽,他走過去看了一下,發現形制和當初他得到的那把玉質鑰匙一個模樣。
當初得到那把玉質鑰匙卻在山洞裡沒有派上用場,孟子濤一直懷疑它還用其它作用,看來就是用在這裡的。
另外,當初孟子濤從馬臉身上得到的玉佩和銅鑰匙(293章),也被他從師兄那要了過來,說不定這回也能派上用場。
孟子濤拿出那把玉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