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宇強得多,便是洪育鰲也難望其項。如今南都之中,也就首輔郭之奇和兵部尚書張煌言能和其相提,餘者,皆不如。

冒襄得了郭之奇吩咐後,還未下值就去了都察院。

此時的都察院中,一眾御史儼然已將顧炎武當成了禍害。不止他們視顧炎武為禍害,整座南京城中除了那些投身齊王府計程車子外,其餘人等也是無一例外將顧炎武的公揭視作無君無父的大逆不道言論。這些官紳八成都是江浙出身,而周士相在江浙推行的清欠及發起的三案,以及正在進行的鎮反運動,無一不觸及這些官紳的利益。他們雖然無權無勢,空有官名,但人數卻是眾多,影響力也不容小覷。

冒襄過來時,黃宗羲的公房中,其學生萬斯同正和幾個年輕的科道官述說著他們對於顧炎武公揭的不滿。

許是過於激動,萬斯同在老師面前頭一次說話的音量很大,他憤然道:“恩師,顧炎武公揭暗藏禍心,此人雖為大儒,但今卻是我儒生最大之禍害!學生以為,這件事我們絕不能再逃避,因為逃避反遭逼迫,迎擊應刃才能解決!”

萬斯同的話得到了那些年輕科道官的贊同和附和,一個叫張玉書的御史道:“總憲,我等皆是科舉取士而來,自古以來,這八股科舉便是我讀書人入仕唯一途徑,爾今齊王卻於科舉改制,增了許多八股以外內容,這本已違背祖制,只因八股尚在,故讀書人方能忍耐。可如今,那顧炎武竟然說要徹底罷除八股,全改各科,朝廷真要實施了這些,豈不是斷了讀書人種子,絕了讀書人入仕之途!”(作者注:左都御史有總憲一稱)

“大明尚在,皇上尚在,金陵又是重地,豈容那顧賊狠毒狠妄!”

眾御史均是咬牙切齒,對顧炎武恨之入骨。這當中,有純粹是為理念,也有則是為前途身家考慮的。顧炎武攪起了風潮,皇帝一旦真被虛了,將來周士相肯定會取而代之,這意味著他們這些無權無勢,不肯諂媚周黨的官員從此徹底沒有了晉升之途,也從此再也不可能為家族謀取從前的特權。

這世上又有多少人真甘心做個每日只來點卯,按月領取俸祿的閒官?

大明不倒,總有機會反攻倒算。大明要沒了,他們可就什麼機會也沒了。

冒襄在眾人氣憤之時入內,將首輔的條子遞給了黃宗羲。

黃宗羲看了後,原先還有些遲疑的態度立時變得堅定起來。他當即讓萬斯同出面聯絡在京大小官員,另一方面卻讓人去收買顧炎武身邊的人,試圖先從這些人身上開啟缺口。只要顧炎武身邊人反跳出來攻擊顧炎武,那麼顧的名聲定會臭掉,至少,也要被人懷疑。這樣一來,輿論就會向著不利顧炎武的一面發展,其所弄出來的留都議國公揭和所謂的國事大討論就會失去公信力。

黃宗羲用的人主要是科道言官們,他們上下其手,四出活動,同時起草無數討顧檄文,召集在京名士進行公開聲討。南京國子監的太學生們聞訊也趕來響應,加上商賈市民雜與其中,一時口號震天,氣吞虹霓。

顧炎武畢竟剛到南都,其在南都沒有什麼故舊門生,影響力不及黃宗羲等,丁之相等周黨因為不知道周士相是否真就篡位,所以也不敢再造次,便讓顧炎武避居城外牛首山,閉門不出,等待周士相的具體安排。表面上看來,以黃宗羲為首的南都官紳取得了勝利。

。。。。。。。。。

按大明制,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都給事中、給事中們統稱科員,而都察院和那兩京十三道的監察御史們就是道,合起來便是科道。

科道管的事情只有一個,便是督查大明上至內閣下至地方府縣的所有官吏。按理,這科道官權力如此之大,其本身的品級自然也應該高,否則何以震攝那些中央大員地方督撫。事實卻是,整個大明朝的所有科道官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