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他們商議後決定,公司的名字叫做上海明星電影公司,他們就是明星公司的三巨頭。
☆、第三十七章 詩壇風波
1921年8月28日,郭沫偌的詩集《女神》橫空出世,共收錄56首新詩。
這是創造社的第一次亮相,這套《創造社叢書》還包括後來出版的鬱達浮的小說集《沉淪》和郭沫偌翻譯的《少年維特之煩惱》。
《女神》以自由奔放的浪漫主義情懷迅速獲得進步青年的喜愛,在新詩詩壇引起震動。
它創造了一種雄渾奔放的自由詩體。
《女神》的時代精神,首先表現為強烈地要求衝破封建藩籬,徹底地破壞和掃蕩舊世界的反抗精神。
這種情緒與&ldo;五四&rdo;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獲得很多新文學支持者的讚譽和推崇。
《女神》的大獲成功,不可避免的和林子軒的詩作相比較。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無論在北平還是上海,只要是討論新詩,討論《女神》的,都會對郭沫偌和林子軒的詩作進行分析和比較。
有支援林子軒的,認為林子軒的詩作風格多樣,文藝性更強。
也有支援郭沫偌的,覺得這才是新時代需要的聲音,我們不需要什麼愛情,我們需要戰鬥的號角。
較為中立的則認為兩人都是新詩的開創者,各具特色。
還有人從兩人受到的教育背景來分析,林子軒留學美國,郭沫偌留學日本,從而得出兩人詩作風格迥異的原因。
林子軒自然也看到了評論文章,他心態平和,沒什麼反應。
然而樹欲靜而風止,其他人則不會這麼想了。
正當林子軒忙於建立電影公司的時候,他的妹妹林曉玲氣呼呼找他,還帶來了一份報紙。
這是一份《時事新報》的副刊。
《時事新報》是1911年5月18日由著名出版家張遠濟、高夢單等籌組創辦,由《時事報》和《輿論日報》兩個小報合併而成。
它是資產階級改良派報紙,宣傳立憲政治,辛亥革命後,成為進步黨的報紙。
1918年3月4日,上海《時事新報》增闢《學燈》副刊。
《學燈》初期主要內容為評論學校教育和青年修養,主旨是促進教育,灌輸文化。
和北平《晨報》的《晨報副鐫》、上海《民國日報》的副刊《覺悟》、北平《京報》的《京報副刊》一起被稱為新文化中著名的&ldo;四大副刊&rdo;。
是&ldo;五四&rdo;時期新文藝創作的重要陣地之一。
林曉玲如此氣憤,是因為《學燈》上刊載了郭沫偌的文章,針對了她哥哥的詩作。
自從知道哥哥寫了新詩之後,林曉玲就成了哥哥的崇拜者,維護哥哥的尊嚴是她義不容辭的責任。
她特別關注這次新詩的爭論。
看到讚揚哥哥的就高興,看到貶低哥哥的就痛罵,還把那些貶低林子軒的人找個小本子記下來,到林子軒面前打小報告。
林子軒對此很是無語,又不好打擊妹妹的一腔熱情,只好聽之任之。
他拿起《學燈》,看到了郭沫偌的文章。
瀏覽完了之後,大致知道了郭沫偌的意思,此人主要寫了三點。
其一,郭沫偌解釋了《女神》的詩作是他近幾年陸續寫成的,這次一起結集出版。
他提到了胡拾的《嘗試集》和林子軒的詩作的寫作時間,胡拾的《嘗試集》是1920年出版的,而林子軒的詩作是1921寫成的。
他的新詩則是1919年就開始創作了,只是一直很少發表而已。
胡拾的《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