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些人在美國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到了美國後可以幫他宣傳這部小說。有免費的宣傳何樂而不為呢。

只是他不想自己來念小說,作為東方人,不習慣這種交流方式。

這個任務交給了賽珍珠,她翻譯完《蠅王》的稿子後就可以念給那些西方人聽了。

於是,每天晚上在頭等艙廳堂的一個角落,都會進行一場小型的文學交流活動。

這些人一邊喝著飯後的紅酒,一邊聽著小說的最新章節,在賽珍珠讀完後,他們會根據情節議論一番,然後回房休息。

有時候。他們在白天也會進行討論。

一群孩子在荒島上如何生存的話題成為了郵輪上的熱點。

隨著情節的展開,孩子們產生了分歧,他們擔心荒島上會有野獸,以傑克為首的孩子主張去打獵,以拉爾夫為首的孩子則想等待救援。

傑克處處針對拉爾夫,挑戰拉爾夫的權威,侮辱地位底下的豬崽子,展露出惡的一面。

他依靠打獵拉攏了大部分孩子,吃肉成了特權的象徵,他鼓動和誘惑孩子們追隨他過一種野蠻而又帶血腥味的生活。

拉爾夫建立的文明秩序岌岌可危。

故事的發展出乎這群西方人的意料。這不是一本兒童故事,一群孩子互相幫助,共渡難關,歌頌孩子們之間的友誼和勇氣。

也不是魯濱遜式征服自然和荒島的個人英雄主義。

而是文明秩序的坍塌。孩子們回歸原始和野蠻的狀態,暴露出人性中的醜惡。

有些人認為林子軒寫得太過殘忍,他們不相信孩子們會做出這麼邪惡的事情。

另外一些人則陷入沉思,覺得這個故事帶有隱喻,整個荒島就是一個社會,孩子們不過是重複大人們的所作所為罷了。

故事在象徵著先知的西蒙死亡達到了一個小高氵朝。

孩子們把西蒙當成野獸而殘忍的殺死。這是他們無意識的行為,卻也表現了他們已經泯滅了人性,陷入了黑暗的深淵。

賽珍珠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整個人都不好了。

她是一個基督徒,西蒙是這部小說中唯一具有神性的人物。

他諳熟人類內心的黑暗,同時認識到同伴的恐懼實際上是對深藏在他們心中的罪惡和死亡的一種本能的抵制和反抗。

他意識到所謂的野獸不過是人自身罷了。

西蒙的死亡讓賽珍珠想到了耶穌受難的過程,這部小說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只是太過黑暗和殘酷了。

她有了不想翻譯的念頭。

作為基督徒宣揚福音,神愛世人,可她在這部小說中看到的是魔鬼的化身傑克殺死了耶穌的化身西蒙,魔鬼就要統治這座荒島了。

她無法接受這樣的結局,便向林子軒提出抗議。

林子軒只好安撫她,結局肯定是光明的,這不是一部悲劇小說。

賽珍珠相信了,然後代表著文明的豬崽子也死了,魔鬼傑克徹底統治了荒島,代表著民主的拉爾夫只能四處逃亡。

正當她覺得被騙的時候,光明的結局來了。

軍艦來到了荒島,拉爾夫獲救了,傑克燒掉了荒島,在孩子們的哭泣聲中故事結束了。

這就是光明的結局?感覺上還是那麼的黑暗。

對於這個故事,郵輪上的西方人有著不同的見解。

外交家看到了民主政治和獨裁統治的對立,學者看到了人性在失去約束後造成的惡果,基督徒看到了魔鬼和神明的鬥爭,記者看到的是這部小說的前景和新聞價值。

還有人認為這是一部讓人作嘔的小說,他絕不會推薦給朋友閱讀。

這就讓人作嘔了?

林子軒不以為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