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他人則沒有這種懷疑,他們覺得林子軒既然敢講《紅樓夢》。對傳統文學自然有很深的研究,寫一首舊詩詞是正常現象。
這首詞寫的很好,說明林子軒的古文造詣很深。
眾人對這首詞談論了一番,抒發了一下感想,也就僅此而已了。
這次來海寧不僅看了錢塘潮,還結交了朋友,聽到了一首好詩詞,大家都很滿意。
徐至摩提議眾人先看夜潮。看完後開船到他老家硤石住上一晚,第二天一早到錦霞館吃羊肉麵。再去俞橋看楓葉。
錢塘夜潮很有名,不僅是看,重點是聽,就像是聽一首氣勢磅礴的交響曲一樣。
但在這樣的天氣,夜晚會很冷,任叔勇和陳衡浙夫妻二人執意要回上海。
林子軒也想回去。卻被徐至摩挽留,於是,一撥人回上海,另一撥人返回了杭州。
晚上的時候,眾人在西湖旁的老字號樓外樓吃了一頓大閘蟹。
吃蟹是一個講究活。汪精為因為不怎麼精通而被徐至摩譏笑為外行,他也不生氣。
此人很能飲酒,一個人喝大半瓶白酒毫無醉意,席間眾人談天說地,好不熱鬧。
談論最多的還是詩歌的話題,大家又把林子軒的那首詞點評一番。
徐至摩喝的有些微醺,說起了他在英國的遊歷。
並把英國的社會精英推崇林子軒的事情說了出來,甚至提到美國詩人艾略特寫作詩歌的靈感來自於林子軒的詩作。
艾略特的《荒原》已經發表了一年的時間,在歐美詩壇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文學評論界對《荒原》的解讀層出不窮,認為這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詩歌之一。
艾略特因此名聲大振,成為西方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但在中國,艾略特還不為人所知,只出現在文學雜誌中一些介紹性的文章上。
《文學周報》19年8月27日的&ldo;幾個訊息&rdo;中談到英國新辦的雜誌《阿得爾非》時,提到艾略特為該雜誌的撰稿人之一,除此並無過多評價。
1927年12月《小說月報》第18卷第12號刊載朱自青翻譯時任清華大學教授的傑姆遜的《純粹的詩》,譯文中提到艾略特的名字。
真正讓艾略特在中國聲名鵲起的是在三十年代。
1934年4月,葉公朝在《清華學報》第9卷第2期上發表《愛略特的詩》,這是中國最早系統評述艾略特的論文。
1937年,清華才女趙羅蕤第一個將艾略特的長詩《荒原》譯成中文。
所以,在座的人對於艾略特這個人沒什麼印象,只知道有位外國詩人喜歡林子軒的詩歌。
林子軒也不可能告訴他們艾略特在世界文壇的地位,以後還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那樣有點自吹自擂的嫌疑。
所以他只能什麼也不說。
等著吧,等到幾年後艾略特的詩歌傳入中國,有你們驚訝的時候。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在這個時代,中國文壇和世界文壇之間的隔閡,中國人迫切的想要朝外看,瞭解整個世界,不過這需要時間。
在座的學者雖然不知道艾略特是誰,但從徐至摩的講述中知道了林子軒在英國很受追捧,加上林子軒在美國文壇的影響力,讓他們對林子軒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
說林子軒是享譽世界的文學家並不為過。
後來,他們還談到了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話題。
按照徐至摩從梁啟朝那裡得到的訊息,明年泰戈爾可能會到中國訪問。
泰戈爾在1913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世界文壇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1920年,蔡元賠等教育界人士向泰戈爾發出了訪華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