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經典,是不需要續作的。

他直接告訴出版社,這就是結局,思嘉的故事開始於亞特蘭大,結束於亞特蘭大,沒有其他的故事了。

出版社雖然遺憾,但也尊重作者的決定。

有時候意猶未盡,反而比直接給出答案更具有吸引力,留給讀者無盡的想像空間。

林子軒花了點時間購買了禮物,然後踏上了返回中國的郵輪。

直到他離開美國,《上海假日》仍然沒有在美國公映。

這是因為瑪麗碧克馥把《上海假日》壓在了她的手裡,完全沒有賣給大電影公司的打算,八萬美元對她來說根本不算事。

她很聰明,她要拍攝《紐約假日》,不願意被人說成是翻拍東方人的電影。

就算要公映《上海假日》,也要等到《紐約假日》放映之後再說。

到時候所有人都會認為這部東方電影是借鑑了她的《紐約假日》。

於是,林子軒打算揚名好萊塢的《上海假日》就因為瑪麗碧克馥的私心而被存放在了聯美電影公司的倉庫裡,無法重見天日。

殷明竹也沒有了在好萊塢一舉成名的機會。

除了極少數人,沒有人知道在1921年的時候有一部高質量的中國電影在好萊塢放映過。

這是林子軒完全無法預料的。

說到底還是實力的問題,這是他在美國最深切的感受。

在上海,在法租界,他還算有能量,但在國外,他只是無根的浮萍而已。

張康任為了華人在美國的權益而奔走,美國黑人也在抗議著,北洋政府一片混亂……

這是個讓人說不清的年代。

踏上郵輪的那一刻,林子軒回首望著自由女神像,感慨不已。

與此同時,在英國,有個美國人正在翻看著一本詩集,詩集的名字叫做《一代人》。

這個叫做託馬斯艾略特的美國人是個小有名氣的詩人,他為這本詩集深深的著迷,他喜歡其中的哲理詩和象徵主義詩作。

尤其對於《死水》最為欣賞。

他認為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的幻滅,對於世界的詛咒。

傳達出一種對世界、對現實的厭惡、普遍的失望情緒和幻滅感,表現了一代人的精神病態和精神危機,從而否定了現代文明。

對於不瞭解中國現狀的艾略特而言,這無疑是個巨大的誤會。

不過,這絲毫影響不了艾略特此刻的情緒,他詩興大發,要寫下自己的詩篇。

於是,他拿起筆,在稿紙上寫了一個單詞,《荒原》。

☆、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

託馬斯艾略特在1888年出生於美國密蘇裡州的聖路易斯。

他曾在哈佛大學學習哲學和比較文學,接觸過梵文和東方文化,對黑格爾派的哲學家頗感興趣,也曾受到法國象徵主義文學的影響。

後來他來到英國倫敦,認識了著名詩人龐德,接觸到意象派詩歌。

1922年他出版詩歌《荒原》。

這部作品被評論界看作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部詩作,而艾略特本人的名氣也高漲的近似神話,這部作品被認為是英美現代詩歌的里程碑。

艾略特看到林子軒的詩集純熟偶然。

林子軒的詩集在美國發行量並不大,也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力,這本叫做《一代人》的詩集是一位美國遊客帶到英國倫敦的。

這位遊客恰巧認識艾略特,所以艾略特就看到了《死水》這首詩作。

由此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開始寫作長篇詩歌《荒原》,也正是《荒原》這首詩作讓他成功封神,成為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