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二日,敵軍四個師團於青島登陸,然後迅速沿膠濟鐵路,殺向山東首府濟南,固守德縣的第二十九集團軍擔心後路被斷,果斷南撤,終於在韓復榘棄守濟南前撤過黃河,退往泰安,接下韓復榘不戰而逃後留下的泰安城防。

十月二十五日,黃河北岸的第二集團軍餘部、第二軍團、第十軍團、第十二軍團、第十五軍團,安然撤回黃河南岸。

至此,整個河北戰役結束,兩國兩國都在盤點自己的得失,為下一步作戰積蓄力量。

在這個改變的歷史裡,雖然中**隊依然失敗了,但幾乎所有的部隊都成建制地予以保留,僅僅退入山西境內的部隊就多達六個集團軍,為接下來的抗戰最終獲勝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由於安毅集團不懈的努力,整個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恆山以北地區,四千萬人口中的一半,透過各種方式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南下西南,為中華民族儲存了大量的人力資源。

同時,選擇留下的民眾,由於地方人稀,人均耕種面積大為增加,在飽受敵軍侵略者欺壓之餘,生活有所改善,總的來說,河北地區的政治經濟並未遭受大的破壞,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由於韓復榘沒有接到中央的命令,便接連放棄膠濟鐵路上的濰縣(今濰坊)、周村、濟南,並且還放棄了津浦路上的泰安、大汶口、曲阜等地,若不是宋哲元部及時堵住缺口,則敵軍已長驅直入,就連素有北國鎖鑰、南國門戶的徐州,恐也將若入某國人之手。

蔣介石不動聲'色',於二十六日在徐州召集軍政會議時,秘密將韓復榘逮捕,然後進行審判。韓復榘拒不認罪,於二十七日夜被暗殺於拘禁地。

另外,由於劉峙在這次規模空前的大戰中,表現極為拙劣,被蔣介石冷藏,不僅剝去了第二集團軍司令的位置,同時由於河南已經成為戰區,一併剝奪了劉峙的豫皖綏靖公署主任職務。

劉峙回到老家江西吉安,靜待蔣介石重新記起他這個北伐時的福將,再度啟用。

蒙古,烏蘭巴托。

蒙古自古便是中國的領土,但是,十月革命後,俄國基本上執行意識形態化的革命外交戰略。在第三國際的旗幟下,俄共(布)及'政府'以宣傳鼓動、提供支援及指導的方式,在外國策動革命。它出兵佔領外蒙古,進而策劃其從中國分裂,就是少數輸出革命成功的事例。然而,蘇俄革命'政府'成立後,又面臨著同各國建立並保持正常關係的問題,故外交戰略中必然產生矛盾的雙重方針。

蘇俄黨及'政府'成功地解決了兩個方針的矛盾,即讓'共產'國際及聯共(布)的革命外交路線直接為國家利益服務。它對中國及外蒙古所為,就是明證。

由於上述的原因,蘇俄的對華外交,一開始就陷入矛盾之中。一方面,它需要中國'政府'的承認,消滅逃到中國的白俄,確保邊界安全,但與此同時,第三國際及聯共(布)又策劃外蒙古從中國分裂。由於特殊的歷史條件,截止1937年10月底,蘇俄不僅保住了它在外蒙古的既得地位及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欺騙了中國朝野,掩蓋了自己擴張的真實面貌。

讓我們來梳理一下歷史,認清蘇俄的本來面目。

1917年11月,俄共在奪取政權後不久,列寧就宣佈“把沙皇'政府'獨自從中國人民那裡掠奪的與某國人、協約國共同掠奪的一切交還給中國人民”。1919年7月25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副外交人民委員加拉罕又簽發了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南北'政府'宣言(亦稱蘇俄第一次對華宣言),再次重申“蘇維埃'政府'已放棄了沙皇'政府'從中國攫取的滿洲和其它地區”。1920年9月27日,加拉罕再次代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政府'發表對華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