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殺死剖開,看他的心是否真有七竅。眾朝臣見紂對自己的親人都如此殘暴,更加恐懼。於是商王朝中兩個管理祭祀的樂官——太師疵和少師疆抱了宗廟中祭祀時使用的樂器逃出商都,投奔了周。自此朝廷上忠良的大臣幾乎已蕩然無存。
相傳,比干在朝歌被紂王挖心以後,面如土色,掩袍不語,憤而跑出朝歌,縱馬南行。他知道到了心地(今河南新鄉)就會長出新的心來,不料行至牧野遇上妲己變成的老婦攔路叫賣無心菜,比干問:“菜無心能活,人無心如何?”老婦答曰:“菜無心能活,人無心該死。”比干聽後,口吐鮮血,墜馬身亡。驟然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淹埋了比干的屍體,形成墓冢,故稱“天葬墓”。墳墓四周,無心菜圈圈環繞,柏樹隨著嗚嗚悲鳴之聲,彎了樹幹、斷了樹冠,有的還從樹幹中心裂開變成了“開心柏”。
世傳當年孔子親率弟子臨墓憑弔,揮劍刻字立石於墓前。孔子把“墓”寫成“莫”,意為“借地為土”。後來,有一個不學無術而好為人師的縣令看到這塊墓碑,譏笑孔夫子寫了錯別字,就當著身邊的隨從們說,“今天我把這個字給改正一下,我就是孔聖人的一字之師了。”縣令把“莫”字下面添了一個土字。剛剛刻好,忽然烏雲密佈,雷聲震天,只聽“轟隆”一聲,土字又被轟掉了。直至今日,這塊石碑斷裂的痕跡依稀可見,碑上的“莫”字仍然沒有“土”。據專家考證,此處確為國內惟一一處孔子真跡。
商紂王拒諫飾非,殘害忠良,使得朝中大臣、貴族以及諸侯和周邊方國也都離心離德。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因看到紂王殘暴,暗中嘆息幾聲,便被紂王囚禁在羑里監獄,好幾年才被放出來。紂王還將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殺死並剁碎,和在食物中送給文王吃,還得意洋洋地說:“誰說西伯是聖人?吃了自己的兒子肉還不知道呢!”
為轉移人民的視線,紂王發動對周邊各國的連年征戰,後又把全部兵力用於對東夷的戰爭。戰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化了已經尖銳的階級矛盾。商王朝已經危在旦夕,不可收拾。
與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商的西方屬國——周的國勢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經過公劉、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積極經營,周國迅速強盛起來,其勢力伸入江、漢流域。
文王姬昌即位後,任用熟悉商朝內部情況的賢士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積極從事伐紂滅商的宏偉大業。
在政治上,他積極修德行善,裕民富國,廣羅人才,發展生產,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徵,澤梁無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政策,贏得了人們的廣泛擁護,鞏固了內部的團結。
在修明內政的同時,他向商紂王發起了積極的政治、外交攻勢,爭取最大限度地孤立紂王。文王曾公平地處理了虞、芮兩國的領土糾紛,還頒佈“有亡荒閱”(搜尋逃亡奴隸)的法令,保護奴隸主的既得利益。透過這些措施,文王擴大了政治影響,瓦解了商朝的附庸,取得了“伐交”鬥爭的重大勝利。
在處理商周關係上,文王表面上恭順事商,以麻痺紂王。他曾率諸侯朝覲紂王,向其顯示所謂的“忠誠”。同時大興土木,“列侍女,撞鐘擊鼓”,裝出一副貪圖亨樂的樣子,欺騙紂王,誘使其放鬆警惕,確保滅商準備工作能夠在暗中順利地進行。
在各方面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之後,文王在呂尚的輔佐下,制定了正確的伐紂軍事戰略方針。其第一個步驟,就是翦商羽翼,對商都朝歌形成戰略包圍態勢。為此,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繼征服犬戎、密須、阮、共等方國,消除了後顧之憂。接著,組織軍事力量向東發展,東渡黃河,先後翦滅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屬國,開啟了進攻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