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悠久而又新進、博大而又深厚的文化營養,具有當時最高的文化素質。這為他展現帝王才氣,實現宏圖大業,奠定了基礎。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嗜書好學的帝王。他5歲入書房讀書,晝夜苦讀,不論寒暑,甚至廢寢忘食。又喜好書法,“每日寫千餘字,從無間斷”。他讀“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必使字字成誦,從來不肯自欺”。
康熙繼位後,學習更加勤奮,甚至過勞咯血。他讀書不是為消遣,而是為“體會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治國、平天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宮,談《周易》,看《尚書》,讀《左傳》,誦《詩經》,賦詩著文,習以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釋卷。
他重視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整合》、《律歷淵源》、《全唐詩》、《清文鑑》、《皇輿全覽圖》等,總計60餘種,2萬餘卷。
康熙皇帝對醫學很有興趣,也很有研究。他說自己“年力盛時,能挽十五力弓,發十三把箭”,可見他體格強健、長於弓馬。他也得過幾場大病,使他很早留心醫藥學。康熙40歲那年得了瘧疾,中醫藥未能治癒,耶穌會士洪若翰、劉應進金雞納霜(奎寧)。康熙服用後,很靈驗,病好了。他召見洪若翰、劉應等,在西安門內賞賜房屋,後這裡成為天主教北堂。曹寅得了瘧疾,康熙賜金雞納霜治好了他的病。此後,康熙便對西藥發生興趣,命在京城內煉製西藥,還在宮中設立實驗室,試製藥品,親自臨觀。他提倡種痘以防天花。關外的遊牧族群,特別怕患上天花。順治因患天花而死,康熙也出過天花,臉上留下麻子。清朝在塞外建避暑山莊、木蘭圍場,原因之一是蒙古貴族可以不入京朝覲,減少出天花的機會。他破除因循,推廣種痘,命先給自己子女及宮中女子種痘,還給蒙古49旗及喀爾喀蒙古部民種痘,這就使千萬人因種痘而免去患天花死亡或不死而留下麻子的悲劇。
康熙帝命耶穌會士巴多明將西洋《人體解剖學》書籍翻譯成滿文、漢文。他曾命將一隻冬眠的熊進行解剖,並親自參加。
康熙又喜愛研習自然科學。他學習和研究自然科學的一個動因,是曾經因為不懂自然科學而在處理政事時遇到困難。欽天監楊光先狀告湯若望,朝廷會議展開了一場關於天算曆法的大爭論。當時,康熙命各位大臣在午門前觀測日影,但在九卿中沒有一個懂得天文曆法的,康熙自己也不懂。他想:自己不懂,怎麼能判斷是非呢?因此發憤學習。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白晉、張誠等6位法國科學家在乾清宮受到康熙帝的召見,他們獻上了從法國帶來的30件科技儀器和書籍作見面禮。這些非同尋常的禮品,令康熙帝“天顏喜悅”,當即決定讓他們入宮,擔任自己的科學顧問。從此開始了外國科學家在清朝宮廷從事科學活動長達數十年的局面。
白晉等人入宮後,與康熙相處很融洽,工作也很順利。他們對康熙熱衷科學的態度給予了高度評價,曾把他們的見聞寫在給路易十四(1643~1715年)的報告中。1698年巴黎出版的白晉著《中國皇帝康熙傳》中有過如下記述:
康熙帶著極大的興趣學習西方科學,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同我們在一起,白天和晚上還要用更多的時間自學。他不喜歡嬌生慣養和遊手好閒,常常是起早貪黑。儘管我們謹慎地早早就來到宮中,但他還是經常在我們到達之前就準備好了,他急於向我們請教一些他已經做過的一些習題,或者是向我們提出一些新的問題……
有時他親自用幾何方法測量距離,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寬度。他自己定位,調整各種儀器,精確地計算。然後他再讓別人測量距離。當他看到他計算的結果和別人測量的資料相符合,他就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