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讀過《資治通鑑》,不知道神宗皇帝真的寫過這篇序文,於是跑去向陳瑩中興師問罪:“神宗皇帝怎麼可能寫這篇東西?”陳瑩中反問:“誰敢說這是假的?”林自含糊了,說:“即便是真的,也是神宗皇帝年幼時寫的作文而已。”陳瑩問他:“你的意思是說:天子的聖人之學不是得自天性,還有少年、成人之分?”這回,林自真的沒脾氣了,回去悄悄告訴蔡卞。蔡卞也不敢下手,密令太學將印版束之高閣,從此不敢再提銷燬的事兒了。
蘇東坡的詩文恣肆汪洋,意境高遠。文人騷客們愛不釋手。崇寧、大觀年間,朝廷懸賞重金禁止他的詩文,最高時賞金達到八十萬錢。結果,反而使蘇東坡的詩文成了民間相互誇耀的寶貝。讀書人如果不能背誦蘇東坡的詩文,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其他人會認為此人沒有品味,俗不可耐。在蘇東坡的家鄉四川,民間甚至流傳了一句諺語,說是:“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根。”不熟悉蘇東坡詩詞文章的讀書人,只能吃菜根。由此可知宋徽宗君臣施政與民間輿情的反差之大。
逝者已矣,他們親屬子弟的命運則變得相當悲慘。崇寧年間,徽宗多次下詔,凡元祐黨子弟,不管有無官職,均不得在京城居住,不準擅自到京師來,不準在京師及京師府界任職;後來又規定,宗室子弟不得與黨人子弟聯姻,已訂婚尚未舉行婚禮的,必須解除婚約;黨人五服之內的親屬,均不得擔任近衛官職。知情不報者處斬。此外,在科舉考試和官吏錄用晉級等方面也有不少歧視性的規定與作法。
蔡京輔佐宋徽宗出爾反爾的第二個輕佻舉措,則是分門別類地治罪那些在皇帝的鼓勵下,上書言事的人們。
徽宗初政時,曾經鼓勵、號召天下人暢所欲言地品評朝政。結果,僅僅一年多一點時間,同樣言猶在耳、墨跡未乾,徽宗皇帝便盡反前言,將所有奏章和上書交給蔡京父子、門客強浚明兄弟,再加上一位不錯的學者葉夢得,由這個五人小組根據上述文書中的內容與詞句,決定如何處置這些上書言事者。
這五人“同己為正,異己為邪”,凡是與蔡京有過節的人,幾乎一網打盡地被列進了“邪”字榜中。以此為發端,從此形成北宋末年的黨人之禍。
在涉及到治國方略的重大事務上,徽宗皇帝的表現既輕佻又不浪漫,這種做法所傷害的遠遠不僅僅是上述這些被列入“邪”字榜中的人。人們有理由在這種缺少道德信念支援的變化中,感受到前景的黯淡與令人畏懼。在這兩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中,蔡京差不多將自己的敵人和潛在敵人清除殆盡。事實上,此後二十多年的徽宗朝政,在此時已經奠定了基本的格局。
就這樣,大宋帝國的元首幾乎是以滑著舞步般的輕鬆與浪漫,處理著軍國大事。此後,這種特點一再顯現:在治理國家的方針大計上,缺少堅定的信念,寡謀善變,投機取巧,特別典型地表現了徽宗皇帝的輕佻。
如果說皇帝在對待元祐黨人的政治立場上劇烈轉變是一種政治輕佻,在治罪上書言事者上翻雲覆雨是一種人格輕佻的話,那麼,在他改變對上述兩類人的懲治時,所表現的則是一種讓人根本無法界定的輕佻。
按理說,改變對這兩種人的錯誤懲治,應該是很受歡迎的舉動。可是,徽宗皇帝在這樣做時,卻使人絲毫感覺不到欣慰,相反,令人對國家的前途更加沮喪與絕望。
事情的起因可能與徽宗皇帝篤通道教有密切關係。到了宋徽宗的時代,對道教的尊崇達到了一個高潮。中國歷史上可能還沒有哪一代帝王能夠像徽宗這樣崇通道教,以至於到了最後,他給自己的稱號都要叫“教主道君皇帝”。
這位教主道君皇帝的神怪,與他的先祖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他還是端王時,就曾經有一個道士預言:“吉人當繼大統”。吉人合起來,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