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由於馬連良在戲中所塑造的人物多為智慧、聰穎的形象,如《借東風》中的諸葛亮、《清官冊》中的寇準;或者具有詼諧、狡黠的性格,如《四進士》中的宋士傑、《失印救火》中的白槐等。人物的性格決定了在表演時,念、做要自然、瀟灑,受其影響唱功也隨之飄逸、巧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他獨樹一幟的表演風格。
第二章 獨樹一幟(7)
此時當紅鬚生除餘叔巖之外,還有高慶奎和馬連良,世稱“老生三大賢”。餘叔巖的觀眾群以文人墨客、風雅之士居多;高慶奎則以商賈、平民為主;馬連良則上至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下至販夫走卒,兼有大、中學生,以受眾面最廣而與餘、高兩家呈三足鼎立之勢。
1929年,馬連良的嗓音真正地回覆到了他的藝術生涯的最佳階段,他的“倒倉”期大約持續十年左右的時間,這對一名老生演員來說,無疑是超長的“刑期”。然而也正是這超長的“刑期”,迫使他十餘年來勤學苦練,不敢稍加懈怠,終成一名唱、念、做、打全面發展的名角兒。
這期間在蔡榮桂先生組班“扶榮社”中,馬連良任頭牌老生,上演了許多蔡先生主排的新劇目,如《許田射鹿》、《要離刺慶忌》和《安居平五路》等。由於馬的嗓音已能唱高亢、激越的嗩吶二黃《龍虎鬥》,引得多家唱片公司爭相邀請他灌製唱片。作為一名有十幾年舞臺經驗的專業藝人,馬連良深知這時的嗓音可能就是他一生之中的最佳時期,於是他對唱片公司的人士說:“請在唱片開頭之時,加報一句民國十八年。”唱片公司的人開始還不解其意,馬連良意味深長地說:“以後您就該念我的好了。”沒過兩年,蓓開、開明公司等凡標有“民國十八年”或“十九年”的馬連良唱片,果然銷路暢旺,張張流行,唱片公司老闆對馬連良說:“足下待我,情深義厚,千言萬語,感激不盡。另外,以後您千萬別乾唱片這行,否則我們就都沒飯了,哈哈……”
就在馬連良的事業蒸蒸日上、一帆風順之際,也同時遇到了來自內、外兩方面的強大壓力。曾經引領他走上藝術道路的三伯父馬崑山已淡出舞臺,帶著倆兒子馬叔良、馬宏良等回京。讓叔良在“斌慶社”帶藝作科,同時向其三兄馬連良學習技藝,表示最好能在三兄身邊唱個二路老生等配角直接吸收舞臺經驗。馬連良的六伯父馬沛霖以前在上海工醜行,現年事已高,回京養老,由於在臺上會得多,希望能為馬連良做“後臺大管事”,戲班裡又稱“坐中”,負責安排劇目,監督演出進行和指導演員等工作。馬連良的大哥(堂兄弟大排行)馬春樵工武生、紅淨,帶著唱武生的兒子馬君武,也從上海回京,前來投奔三弟。四弟馬四立也想回來。一時間馬家人丁興旺,又恢復到馬連良小時候的熱鬧場面。父親馬西園已年過六旬,見兄弟及子侄們都回來了,心裡既高興又驕傲,敦促兒子早點給他們都安排上事由兒。沒地方住就把租出去的房子收回來,讓他們住。一大家子其樂融融,生活上的支出全靠馬連良唱戲的收入。家大業大開銷大,馬連良只好透過中間人找業師蔡榮桂商議,要求漲一些戲份,同時安排自家親戚入“扶榮社”,以便他們都能自食其力。
沒想到蔡先生的答覆十分生硬,他說馬連良能有今日,全靠我給他排戲,否則他什麼也不是,所以戲份不能漲。我辦的是“蔡家班”不是“馬家班”,用什麼人由我來選,馬家的人太多,我照顧不過來。如果他們要辦“馬家班”,我就去捧“富社”正紅的李盛藻、楊盛春、劉盛蓮等,將來給他們拴個班,我的收入比“扶榮社”還得高。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章 獨樹一幟(8)
馬連良心想自己這些年一路走來,的確與蔡先生的幫助分不開,如果因為錢銀之事與業師不睦,自己於心不忍。可馬家這邊一大家人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