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我們認識了“得到”和“失去”,開始用它來追逐成功和失敗。得到事業,失去愛情;得到地位,失去朋友……當星星蛻變成月亮,獨自點亮暗夜的時候,有沒有人想過,月亮會不會寂寞與孤單?
嚮往城市,一個時代的引領。
身在城市,心也若城。遭遇歷史,構建未來,在一條或長或短的軌跡裡,各自生存。相遇是偶然,離別是必然;沒有哪一座城市甘願臣服,合作便只能短暫。儘管都有所準備,把損失放到最低,可惜一場不成功的共建裡沒有勝利可言;兩敗是不可逆轉的結局。
城市本是冷的,我這樣認為。
經歷過,所以有了資格,在演出過後從容而優雅地向觀眾謝幕。
佛說,一切盡是幻影。
城市也是。
走,在有陽光的晨裡
我去上班。走,在有陽光的晨裡。
在樓下,回頭仰望,我的白色衣衫在六樓的紗窗後面輕輕地搖擺。想起黃磊讀徐志摩的那一句“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又想起最著名的那一句“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多像我們的生活。無聲,卻也處處訣別。今天遇到的那些面孔,你永遠不知道還會不會重逢。縱使再想,也無法掌控。
步步向前,陽光在身後送我。車輛與人群在各自的軌道上路過我,偶爾,有人回頭。更多的時候,我四處張望,因為太好奇每一個面孔背後的故事,所以我喜歡尋找瞬間的發現。像很職業的偵探那樣。不同的是我只要一個符合自己心思的邏輯故事,並不在乎真相。相反的,我在避免看透,怕現實的殘忍殺害我的單純。
一對情侶穿越我,他們的手被我短暫的分開又複合。我看見女孩子的手先伸向了男孩子,於是我想這個男孩子也許還不夠愛她,否則怎麼會在我這樣的非障礙面前放了手?牽手,是個多麼貼切的詞,比愛更委婉,比情更溫暖。一個人可以否認所有曾經的愛,但卻不能忘掉每一次牽手。那麼實實在在的呵護。
路的對面是海港大廈,一個朋友曾經就職於此,然後為了生活離開。那是我和他惟一一次談起私人生活,他告訴我“為了生活我必須……”。隔著厚厚的毛衣,誰也看不見我豎著所有的毛孔,可我知道我冷,為他這句話。他說他必須,必須意味著別無選擇。我想告訴他不是的。如果放棄所謂的理想,就沒什麼是必須的。
寬敞的房子,漂亮的車子,每個人都向往,但它們不是必須的。必須,在我理解,是沒有就活不下去,比如飢餓時的米飯,比如寒冷時的衣服。它們是來不及華麗,更來不及變得高貴的。我們的周圍,已經很少有人為衣食煩惱了;偶爾有,也是為了吃得更營養穿得更體面。煩惱和憧憬做了姐妹,憧憬有多完美,煩惱就有多厚重。很多人就變得越有錢越空虛。
火,在我看不見的地方。我看見的,是五輛救火的車。這火一定很大,很多人都如此議論。我別過頭,努力地不去聞死亡的味道。就算是一棟水泥的房子,我也捨不得它死;它死了,就一定有至少一個人在難過。難過是種罪過。
不喜歡轉的門。轉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這樣不好。一腳邁進旁門,陽光就只在背後。停留十分之一秒,然後隔成兩岸。工作需要白熾燈,不熱,但夠亮,讓你忘記白天與黑夜,忘記四季與華年。
我回頭,看一眼陽光,和清晨作別。�
他城
清閒下來的傍晚,我選擇出去走走。
仔細算來,已經在開發區工作五年了,但幾乎沒有機會進入它生活的一面。看似開放的格子間阻擋了視線,也淺置了探詢的思想。在固守的程式操作裡,我們只有墨守成規,沒有另類,沒有突破,甚至沒有失誤。
早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