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於是,窮人變賣了所有的家當,露宿於黑海岸邊,立志找到這塊神奇的點鐵成金石。
為了避免重複的勞動,窮人決定,每當撿起的是一塊冰涼的石頭,就扔到海里。
一天過去了,窮人撿的石頭中沒有一塊是書中所說的奇石。
一個月,一年,二年,三年……窮人還是沒找到那塊奇石。但是,窮人並不氣餒,繼續撿石頭,扔石頭……沒完沒了。
突然有一天早上,他撿起一塊石頭,先一摸,是溫的,然後他就隨手把它扔進了海里。扔完以後,這個窮人後悔了,因為他扔出去的是一塊真正的“點鐵成金石”!
窮人之所以會把“點鐵成金石”扔進了海里,不是他不想要那塊奇石,完全是因為這個扔石頭的動作太具習慣性了,以至於當他夢寐以求、苦苦尋覓的奇石出現時,他仍然毫不考慮地把它扔到了海里。
多年點鐵成金夢,因為習慣,而像肥皂泡一樣頃刻破滅了。
30。 手錶定律:教育切忌自相矛盾
如果讓一個人站在同時向不同方向甚至相反方向行駛的兩條船上,他會有什麼感受?
認識“手錶定律”
有這樣一個寓言:
森林裡生活著一群猴子,每天太陽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靜而幸福。
一名遊客穿越森林,把手錶落在了樹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聰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錶的用途,於是,“猛可”成了整個猴群的明星,每隻猴子都向“猛可”請教確切的時間,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由“猛可”來規劃。“猛可”逐漸建立起威望,當上了猴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六章 規範孩子的行為習慣(8)
做了猴王的“猛可”認為是手錶給自己帶來了好運,於是它每天在森林裡巡查,希望能夠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負有心人,“猛可”又擁有了第二塊、第三塊表。
但“猛可”卻有了新的麻煩:每隻表的時間指示都不盡相同,哪一個才是確切的時間呢?“猛可”被這個問題難住了。當有下屬來問時間時,“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因此變得混亂。
過了一段時間,猴子們起來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寶座,“猛可”收藏的手錶也被新任猴王據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樣面臨著“猛可”的困惑。
這就是著名的“手錶定律”:當一個人只有一隻手錶時,他可以知道是幾點;當他擁有兩隻或兩隻以上的手錶,有時卻無法確定是幾點,因為這些手錶的時間很可能並不一致,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律”給我們非常直觀的啟發: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以上的人來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人無所適從;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於混亂。同樣,一個孩子不能同時接受父母不一致的教育,否則,他將無所適從;一個孩子不能同時接受父母給予的兩種價值觀,不能接受兩個以上的目標,否則他的生活將陷於矛盾中。
在家庭教育方面,“手錶定理”給父母的啟示是: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設定兩個不同的目標,提出兩個不同的要求,因為這會使孩子無所適從,甚至行為陷於混亂。
小故事
梭子魚、蝦和天鵝三個是好朋友。一天;他們發現路上有一輛車,車上有許多好吃的東西。於是就想把車子從路上拖回家慢慢享用。三個傢伙一齊負起沉重的擔子,每個人都鉚足了狠勁,身上青筋暴露,都累得氣喘喘吁吁。可是,無論他們怎樣拖呀、拉呀,車子就是紋絲不動。
原來,三個傢伙用勁的方向不一致。天鵝想:“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