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個想法剛一萌生便被內心深處的一股理智迅速的壓了下去,原因在於,中國人連續的轟炸了那麼長的時間,炮兵卻始終沒有更換過陣地,這本就是一件很不正常的舉動。

東鄉平八郎雖然是海軍,但是對於炮兵的作戰也是有過一些瞭解的,他很清楚,炮兵在作戰的時候,必須要時刻做好更換陣地的準備,而且理論上,更換陣地是有時間限制的,一旦超出這個時間,不管敵人有沒有發起還擊,都必須要更換陣地。

在白天的時候,這個時間會稍微長一些,如果確定對方沒有炮兵,而己方又佔據著絕對的優勢,有足夠的把握可以保證炮兵不會被敵人給找到的情況下,也可以不用更換陣地。

但是在夜間,無論敵人有沒有還擊,炮兵都必須要頻繁的更換陣地。

因為夜間開炮,根本就不需要敵人去費盡心機的找你的炮兵陣地,只需要透過發射炮彈時的火光就能夠迅速的確定你的位置,這個時候只要敵人只有哪怕一門火炮,在鎖定了目標之後,也會有很大的機率直接幹掉一整個炮兵陣地。

但是中國人卻反其道而行之,炮兵陣地一共被劃分為四個,每一個大約有十幾門火炮的樣子,這些陣地更是從頭打到尾,始終保持著大約一分鐘一發炮彈的頻率,根本就沒有更換陣地的打算。

這引起了東鄉平八郎的懷疑,而且根據東鄉平八郎對於中國陸軍的瞭解,知道他們一個師當中至少有一個炮兵團的編制,而這一個炮兵團大約有四個營,其中兩個炮兵營,分別配屬75毫米步兵炮(野戰炮)和105毫米榴彈炮。

而且在其軍級單位,更是配備了兩個裝備有三十二門155毫米和203毫米的加農榴彈炮混成團,東鄉平八郎不知道這個隸屬於軍部的一個重炮團是否也在這裡。

如果他們也在這裡的話,那麼對面很有可能將三十二門門105毫米榴彈炮營,以及六十四門155毫米和203毫米加農榴彈炮團給藏了起來,將這九十六門重炮藏起來的目的是什麼?答案不言而喻。

中國人絕對不會是為了節約炮彈才這麼幹的,在東鄉平八郎的意識裡,中國人似乎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做節約。

而這些火炮,僅僅只不過是隸屬於炮兵部隊的直屬部隊而已,這一點很讓東鄉平八郎費解,中國人將炮兵給拆的七零八散的,如果只是按照口徑將其拆分開的話,倒是也能夠理解。

但是中國人的做法,很難讓人理解,比如他們的基層部隊裡也是配備火炮的,這類火炮被列屬於火力支援型火炮,主要以37毫米和75毫米口徑為主,這些火炮被下發至連營一級作戰單位,不過為了便於攜帶,連級單位大多數配備的是37毫米火炮,只有營級和團級才會配備75毫米火炮。

旅級部隊有一個專門的炮兵營,配備的同樣也是75毫米口徑的火炮,師級單位不單獨配備炮兵,因為從這一級開始,他們的炮兵全部歸屬於炮兵部隊,而且從這一級開始,炮兵也開始配備了大口徑的重炮。

這個時候配備75毫米的火炮,多多少少的看起來有些讓人難以理解,但是另一個營卻配備了三十二門105榴彈炮,這樣搭配起來似乎也很合理,遠近皆可保證火力的強度。

而東鄉平八郎最擔心的就是,一旦他們開炮,雖然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幹掉中國人的炮兵陣地,但是這個時候,很有可能隱藏在暗中的九十六門重炮便會迅速的鎖定他們,然後在他們的第二輪攻擊開始之前,瞬間將九十六顆炮彈打過來。

105毫米,155毫米的炮彈雖然對於軍艦來說有些薄弱了,但是203毫米的火炮,即便是軍艦也的悠著點,更何況還是近百門火炮齊射呢?這要是真的,恐怕一輪下來他的這九艘軍艦就得跪了。

所以東鄉平八郎最終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