際上就是一句話形容頭重腳輕根底淺,稍有不慎就會翻船。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一個穩定的財力基礎。

之前用澮壽二州作為糧倉的這一美好願景加上壽州窯這一實打實的搖錢樹博得了波斯胡商的信任,再加上淮右軍對廬濠二州的勝利,所以渡過了這個難關,但當下的形勢,不允許淮右停步,而淮右還想繼續快步前進,那就需要更多的財力支援。

誰能為淮右下一步提供這個支援?

波斯胡商不太可能了,那還有誰?

除了粟特商人,似乎別無他人。

但粟特商人勢力雖大,卻更為謹慎,若是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很難讓其為淮右提供錢銀支援。

哪怕是自己拿下了徐州,但也不足以讓他們敞開錢袋子,除非自己馬上奪回海州,將海州鹽利交給他們,但這樣一來只怕又要立即引起海州鹽戶和鹽商們的強烈反對了。

唯一可行的路子就是在冶鐵業上。

徐州有煤有鐵,但是冶鐵業至今仍然是採取傳統的木炭冶鐵,不但產量低、效率差,而且規模也受到限制,煤炭冶鐵在這個時代也不是什麼高新技術,但卻讓鐵的質量無法保證,關鍵的變革手段就是把煤炭變為焦炭,讓焦炭來冶鐵,這就是革新技術的飛躍。

江烽在此之前就和鄧龜年交流過,重點就是要透過火性術法的在煉焦上的運用,大規模的煉焦技術以獲取大量焦炭,再用焦炭來進行冶鐵,以期大幅度提升徐州的鋼鐵產量和質量,然後利用鋼鐵這一優勢產品,來進行武器、盔甲、農具等各種物資的改良提升,進而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鏈條,為淮右獲得更多的資金。

這個計劃看上去應該是可行的,但是其中仍然有不少具體問題,尤其是在透過道藏所術法師們在火性術法上的創造性變革來運用於煉焦上,已達到整個產業鏈條的連環變革,最終實現革新創造,達到生產力的提升,這不容易。

第八十三節 軍改(1)

紛亂的思緒也讓江烽頭有些發脹。

這一個月來都是手忙腳亂的,時酆已經離開,俞明真、盧啟明正式歸附淮右,不,應該說是武寧,意味著這兩部下轄的八個軍也面臨著整編的重任,加上莊永勝的兩個軍,還有來自兗州、沂州的原泰寧軍,對於任何一個政權來說,都是極其繁雜而又具有挑戰性的。

淮右需要軍隊,這毋庸置疑,但是絕不可能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自己麾下可以容許有將領的派系之分,因為這杜絕不了,鄉土觀念、私人感情、個人觀念、武道實力這一切都決定了隨著淮右勢力的急劇擴張,自己部下也將迎來一個激烈碰撞的磨合期。

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外無派,千奇百怪。這是太祖所言,江烽深以為然。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你想要把所有人的思想觀點理念和利益訴求都完全統一起來,本身就是一種不現實的幻想。

來自不同地域、不同階層,加入淮右的時間不同,相互之間接觸共事的經歷機會不一樣,各自武道水準的高低不同,都決定了他們之間的感情親疏、想法觀點、利益要求都不盡一致,所以江烽不會去做那些無用功的事情。

他只需要牢牢把握住一點,那就是必須統一在以自己為核心的淮右大利益前提下,任何企圖挑戰這個大前提的人都將是自己以及自己所代表的淮右統治階層的敵人。

之前其實也早就遭遇過這種情況了。

從最初最簡單的固始軍起家,吸納了固始本地的陳氏,然後許氏、鞠家子弟的加入,緊接著大梁系武將官員的蜂擁而入,迎來了第一個震盪期,然後就是壽州系的納入,又是一個艱難的磨合期。

相比之下河朔系武將的進入相對和緩一些,那是因為河朔系缺乏相應的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