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到多少糧。再說,產出那點玉米也賣不了多少錢。上山採藥材,山高路險,藥材銷路也不好,根本不能指望賺什麼錢。

入夜,母子倆早早躺在了炕上。山裡人家沒有電視、收音機,因此都習慣早睡,免得點燈熬油浪費錢。清泉沒有睡實,因為心緒不好,難以成眠,也因為擔心母親過於悲傷,身體有什麼意外。半夜時分,母親以為清泉睡著了,輕手輕腳地下了地。母親到外屋後,翻箱倒櫃找出平日裡不捨得穿的衣服,又照著鏡子梳頭洗臉。順著門縫,清泉悄悄看著,不知母親夜半深更、黑燈瞎火的,梳妝打扮要幹什麼。雖然是簡簡單單地收拾,母親的模樣更好看了,真是天生的美人胚子,四十八歲的她像三十歲剛出頭的大姑娘似的,怪不得人稱一枝花呢。

母親收拾妥當後,對著鏡子左看右看,似乎在自我欣賞中陶醉。突然,她把手中的鏡子翻扣在櫃子上,呆呆地一動不動。過了大約一頓飯時間,母親突然轉過身子,又從櫃子中找出清泉父親的遺像。向遺像深深鞠了幾個躬後,毅然決然地走出了屋子。清泉不放心,擔心母親一時想不開,尋什麼短見,便躡手躡腳地偷偷跟在她的身後。

穿過蘆葦蕩中的彎曲小路,母親來到碧流邊的碼頭。碼頭附近的河面上,點點漁火閃爍,河上漁家在夜釣、夜捕。河中央船上一根高高的桅杆,挑著一個寫著“德”字的大紅燈籠。碧流河上和岸邊的人都知道,那是漁王徐世德的船。漁王在百里碧流河上威風凜凜,聲名遠震。有人說他是碧流河上的宋江,有人說他是船上人家的大頭領。武林稱雄的他,一身絕世功夫,半生忠義千秋,是個讓山裡人心服口服的好漢。他和清泉的父親曾經是同門兄弟,從小都跟步雲山雲頂上清宮啟運殿住持老師傅練功習武。因為清泉父親年長几歲,為大師兄,漁王次之,為二師兄。就差穿一條褲子的磕頭兄弟。聽說,年輕時,師兄弟二人都看上了一枝花。武林重德,兄弟之間有情為重,自然是兄長為先,清泉爸爸娶了一枝花,漁王卻始終未娶。父親和母親入洞房的那天晚上,師兄弟二人便分了手,不再往來。其實,當年威震步雲山方圓數百里聞名的是“武林三傑”三兄弟。老大師兄是李清泉的父親李窮峰,老二師兄是漁王徐世德,老三師兄是馮盡雄。三兄弟的師傅,那位啟運殿年逾古稀的住持靜空道人,傳授給三個弟子的是步雲拳。步雲拳吸納天下拳腳功夫之所長,行雲流水,外柔內剛,自成門派。師傅言傳身教一個“德”字,常說的是“君子進德修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也常叮囑弟子,要“德被四海”,“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沒有讀過書的三位山民後代,雖然對師傅的諄諄教誨懵懵懂懂,但卻知道武林崇德,師傅是希望弟子視德為性命,唯德是從,一輩子要守德!三弟子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時,師傅駕鶴西去。三兄弟淚別下山,李窮峰塵緣未盡,娶妻生子,人生的選擇是普渡眾生,澤及鄉里。還他擔任了村官,成為一村之主;俠骨義膽的徐世德融入碧流河的萬傾波濤之中,帶領漁家兄弟們鋪風蓋浪,逍遙於急流險灘;遼闊的碧流河上,從此後便樹起了漁王的義旗,響起了他那粗獷蒼涼的漁歌;馮盡雄卻一去不復返,消失的無影無蹤……

第二章 “憂”歸故里(8)

母親在岸邊草叢中找到了一葉扁舟,划向河中央,靠近那條掛著“德”字大紅燈籠的漁王船,李清泉愣住了,絕境中的母親,難道是要……

清晨,母親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來了。顫微微的雙手,捧著一摞用布包了不知多少層的錢,輕輕放在李清泉的枕頭邊。和那包錢放在一起的,還有幾個金黃色的玉米餅。她什麼也沒有說,轉身走到院子裡,扛起一把鐵鍬下地幹活去了。李清泉心裡明白,那是吃糠咽菜的母親留給他的盤纏、學費和路上吃的乾糧。

始終生活在困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