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以魔力與傀儡連線,慢慢控制著她站起來。因為是第一次,對傀儡魔法瞭解也不深的關係,李修控制的有點搖搖晃晃的,多虧傀儡手中兩把長刀撐在地面上,才不至於第一次啟動就狼狽跌倒。

傀儡站起在自己面前,李修那種面對真人的感覺更強烈了。冷冷的光澤和線條,竟然隱隱與賽歌平常的冷冽氣質奇妙地相對應起來。

從最基本的動作開始,李修操控傀儡舉手,抬腳,走路,劈砍,跳躍,彎腰,做廣播體操(咳咳,弄錯了)……逐漸察覺了這傀儡的一些性質。

傀儡的戰鬥,就相當於武者的戰鬥。從召喚操控傀儡的那一刻開始,操控者就等於是在不斷地消耗魔力去使出魔力招式。因此評判一具傀儡是否優秀,除了它本身製造的工藝,材料,堅硬程度,靈活程度等各種屬性引數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操控時候的魔力消耗量和操控難度兩大項了。

理所當然的,傀儡的魔力消耗量越小越好,操控難度越低越好,但傀儡魔法界一個公認的基礎常識就是。這兩者往往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在保證威力的前提下。為了降低傀儡魔力消耗以及操控難度,傀儡製造者們不知道耗費了多少心血,結果大量結果和經驗卻表明,想要降低魔力消耗,就必須讓“魔力鏈條”(傀儡魔法術語,指與傀儡連線的魔力結構)達到細微程度。而“魔力鏈條”越是細微。傀儡地操控難度就越會越大!

最先系統地概括,總結,論著詳細闡述這其中問題地,是一位名為斯皮爾森的傀儡製造大師,他在相關著作中最後定下的一個結論,就是永遠不可能出現魔力消耗和操控難度都很低的高威力傀儡。

這個結論也被傀儡魔法界稱為“斯皮爾森猜想”,因為斯皮爾森同時也在著作中承認。這個結論並不能完全到“定理”的程度。可是長久以來的實際情況,讓傀儡魔法界將這“猜想”預設為了“定理眼下。李修所操控地這具碧翠絲製造地傀儡,顯然是對於這“猜想”的一個挑戰!

這具漂亮的傀儡,操控所需的魔力量達到了一個極低的程度。以李修所知道的傀儡魔法界的基礎標準來看,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假如一般傀儡活動一分鐘消耗地魔力量是100的話,這具傀儡所需要地,居然連1都不到!

李修並不太深入明白傀儡製造的知識,所以他不可能推斷出碧翠絲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但這無疑是一個極為出色的成功之處。小於一般標準百倍以上的低魔力消耗意味著什麼?那等於自己一個火球的些微魔力。就可以發出烈爆術的大招!

逆天?不。如果只是這樣,那這作品就不會被稱為失敗之作了。李修同時能夠察覺地是。這具傀儡……儘管碧翠絲肯定極為努力地想要用一種特殊地方法降低操控難度,可最終這嘗試是失敗了,傀儡的操控難度維持在了一個極高地水平上,對於“魔力鏈條”的控制要求,非常令人難以承受。

“魔力鏈條”以操控者精神控制的魔力連結流,能夠維持的狀態越細微,越複雜,傀儡的控制就會越靈活,越敏捷。因此傀儡魔法中對於“魔力鏈條”的修行,相當於元素流武者對於速度,身法,步法的修行,是極為重要艱深的部分。

操控難度高的傀儡,“魔力鏈條”細微不到一定程度,根本就無法控制,更不用說做出各種動作招式了。而且單是能夠做到細微還遠遠不夠,同時要求做到的,是維持細微狀態的穩定和長久。

這很容易理解,即使能夠控制,維持不夠穩定,控制就會隨時中斷。維持時間不夠長久,控制時間太短暫,一樣沒作用。“魔力鏈條”的細微程度,維持穩定性,維持時間長短,是操控傀儡的三個主要指標。

李修面前傀儡的操控難度高,就是因為對於“魔力鏈條”的控制要求,在一個挺高但可以接受的細微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