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運拇ň�目隙ǎ�偃繅楣χ�被故僑鞝四衙飠崛盟拇ň�宦�H�俏髂暇��笞鼙�亓加癖慌偶吩諭猓��宜�舊磯雲丈韜汗僖燦幸恍┛捶ā�
孫承宗的意思是先讓朱燮元報規劃上來,主要是下一步如何對付安位,現在安位態度不明是可以爭取的物件但推一把就是新敵人。按理說安位才是真正的水西宣慰使,安邦彥以前是水西宣慰同知,奢崇明是客居水西已經叛亂的前永寧宣撫使,奢、安叛亂跟安位關係不是很大。朱燮元做為西南軍區督軍且久在貴州平叛,對敵人的瞭解和對周邊官軍的掌控其他人都比不了,他的意見應該得到尊重。
秦良玉對朝廷的命令還是能夠不打折扣地遵從實行,她對在苗地普設漢官有看法幾年前就已經提出過,認為當地人管當地事才是最佳選擇。對她的思想可以接受一部分,接受不了的可以慢慢規勸,實在不行還可以先搞個試點讓大家看一看哪個辦法好,這些都不是很急。唯一有些急迫的是朱燮元的幫偏問題,假如真在論功行賞時朱燮元偏袒貴州軍而薄待四川軍,勢必引起四川軍的強烈不滿,一個處理不好軍隊譁變也是可能的。
天啟在正式奏報中看到了朱燮元對有功之人的議功名單,其中將貴州大部分將領排在前面,四川軍的將領明顯就不如貴州軍。可能朱燮元也知道有說他厚此薄彼的傳言,他解釋說自己以前就在重慶,不是土生土長的貴州官員,所以不存在幫偏貴州軍的說法。他現在做為西南軍區督軍更是要一碗水端平,他認為奢、安之亂時間長綜合論功難度大,只能以最後一戰來論功行賞,將來有空了再針對以前各戰役的功過來進行品評。
看了朱燮元的解釋天啟翻看孫承宗的意見,孫承宗在其意見中說可以接受朱燮元的說法,奢、安之亂前前後後將近十年,要對十年中的事情進行一個準確評定確實不容易,對朱燮元的奏報如果誰有意見可以慢慢協調。孫承宗說安位的事還沒有聽到朱燮元的建議,等他的建議上來再做決斷,倒是秦良玉的事情需要有個主意,如果天啟已經有主意現在就應該著手安排,最好去信互相表明觀點。
秦良玉不喜歡在苗地普設漢官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她曾經受到其他人的排擠,這是天啟覺得需要安撫的原因之一,秦良玉受排擠一是因為她是女人二是因為她是苗人,漢人排斥苗人男人排擠女人是大明官場裡的傳統,秦良玉對此有牴觸情緒也可以理解。
380 二地爭功(下)
天啟八年十月,正在南直隸和湖廣一帶視察四級輔政制度的楊漣接到聖旨,要他立即到貴州去一趟轉達朝廷的旨意,同時調查瞭解西南諸省的實行情況。跟楊漣在一起的是錦衣衛都督劉僑,劉僑主管軍情處原本是跟楊漣一同在南直隸湖廣一帶了解軍事訓練情況,接到通知後也隨楊漣一同去了貴州。楊漣管都察院屬於文事,劉僑管軍情處跟軍事有關,同時讓兩人去貴州是因為這次貴州的事需要文武結合。
西南地區不斷有人反叛,萬曆時的楊應龍叛亂,天啟初年的奢崇明和安邦彥叛亂,雖說都有各自的原因,但主要是因為朝廷的力量衝擊了原來的平衡。最開始歷代統治者對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採取的手法都是恩威並重,如三國時諸葛亮對孟獲的七擒七縱,主要是想降服其心不讓其搗亂,免得自己在中原征戰中後方受騷擾。也就是說歷代朝廷都沒有把西南作為擴張方向,只把那地方當著大後方只想保持現狀。
從三國開始對西南地區的勢力採取安撫住就算勝利的辦法,一是那地方沒有什麼價值,連諸葛亮都說渡過瀘水是深入不毛之地,二來是因為那地方的人心實,說反就反說不反也就不反。到了明朝時期人口漸漸變多,人口需要生存空間於是不斷向外面遷移。漢人不斷向西南地區遷移的同時,官府的政令也在不斷加強和增多,漢人和原來在當地生活的苗人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