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陛下和太后,王大人此次行事雖有些欠妥,但拳拳之心日月可鑑,臣覺得情有可原,且朝廷應該給予最大的支援!」

此言一出,百官之中不少人都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樣。

在這幅模樣背後,還暗藏著無數冷意。

當下便有人站出來,朝丹陛一拜,反駁道:

「楚國侯這是顛倒因果,王子騰擅啟邊釁,擾亂邊地佈置在先,先斬後奏,藐視朝廷在後!此等不分輕重,目中無人之輩,該當拿回來問罪才是!」

馮一博這幾日都在府中守著寶釵,沒到部裡坐班。

就連和他住在一個府裡的恩師李守中,都好幾天沒見面了。

更何況其他人都知道馮府香火不旺,自然也沒人會拿這樣的事煩他。

而對於邊地的事,他也有幾分心理準備。

可即使如此,馮一博心中也難免有幾分苦澀。

王子騰這次巡邊,本就在他和陳勤之的敲打下,帶著立下不世之功的決心去的。

想要立功,哪能毫無動作?

馮一博早就在等王子騰的訊息,卻沒想到是以這樣的形式得知。

剛剛聽了侍班官員的宣讀朝會議題,他就明白了。

王子騰這是準備來個大的!

成了,他就是大魏的李靖。

不僅能拿回王家的榮耀,還有大筆的獎賞等著他。

這都是自己當初答應他的,還有陳勤之在場見證。

敗了,自己也得想辦法在朝中給他擦屁股。

因為這次啟復,正是自己一力舉薦的。

可一旦王子騰失敗,反對新政的人很可能以此攻訐自己。

到時候太后和內閣都會力保自己,他們就可以藉機延伸到朝廷穩定層面,最終提出自己真正的訴求:

取消攤丁入畝。

政治,很多時候就是權衡和妥協。

到了那個時候,就不能什麼都要。

否則,很多人就會狗急跳牆。

以此為藉口,影響夏糧的徵收。

馮一博自然明白這樣的利害關係!

可此時,他和王子騰已經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王子騰也已經出兵,就算他想阻止也已經來不及了。

而他此時能做的,就是儘快為出兵韃靼找到合理的藉口。

「這位大人此言差矣,大魏建國百餘年,韃靼各部一直是心腹大患,為此才有了九邊。

但常言道:「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一味被動防守,早晚會有疏漏的時候。」

王子騰之所以完全不給馮一博拒絕的機會,直接就來了一招先斬後奏。

很顯然,這也是在對他此前的敲打和逼迫表達不滿。

畢竟到了王子騰這個位置的人,不是能夠輕易拿捏的。

此時的馮一博,就吃到了苦果。

同時,這也是在考驗馮一博,是否真的有這個能力,給予他想要的。

如果能擺平這次的事,至少說明馮一博有資格在朝中做他的後臺。

或者更恰當的說,是有資格和他合作。

如果連這件事都擺不平,那王子騰還不如趁早回去養老。

不然最後不過是白忙一場。

「別的不說,只說前兩年韃靼入寇,就連京郊百姓都被劫掠一空,這可是天子腳下啊!數個州府就這麼毀於一旦,到現在都沒緩過來。」

馮一博提起的入寇,正是景順帝在鐵網山秋獮途中遭遇的那次。

也就是馮一博和元春春風一度的那次。

所以元春聽到這裡,臉騰的就紅了。

好在她整個人隱藏在珠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