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八條建議,配合默契(續)(第1/4頁)
章節報錯
如果說馮一博的第一條建議,是為了保障自身安全。
那第二條建議就是要影響內閣,乃至未來大魏朝堂的決策。
而現在的第三條,則是為了保證了元春母子的安全。
有京營在手,在都中才可以不受任何人的威脅。
當然,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避免開國一脈借新皇登基之勢重新做大。
這不論是對誰來說,都沒有好處。
京營是大魏除了邊軍之外,最為精銳的軍隊。
名義上來說,京營本就是帝王的直屬。
只要新皇登基,京營節度使就必然換成新皇的心腹。
可因為太祖和太宗時期,對開國一脈的信任。
京營節度使的位置一直在開國一脈手中。
等到景順帝繼位,當時還是太上皇的太宗皇帝,卻依舊不肯撒手兵權。
這也是一心崇拜李世民的景順帝,對太宗皇帝格外孝順的重要原因。
連違逆都不敢,更別說學李世民搞圈禁了。
不然他的下場大機率會很慘。
在開國一脈數代的經營,還有太宗皇帝的背後支援下。
京營基本脫離掌控,讓他成為一個沒有安全感的皇帝。
好在,景順帝做事雖然有些不擇手段,但終究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太宗皇帝稍稍精力不濟,他就悄然和王子騰達成一致。
用一個九省統制換回了京營節度使。
這也是當時太上皇不顧景順帝的顏面,胡鬧一樣的擾亂掄才大典,跳出來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的原因。
他害怕了,也老了。
正是從那時候開始,景順帝的動作才越來越多。
因為他對太上皇的顧忌越來越少。
京營從開國一脈的一言堂,逐漸就轉變為新貴和老勳摻雜。
不僅如此,景順帝為了避免兩邊衝突過劇。
他還授意夏秉忠,持續不斷的往裡面攙沙子。
僅僅略施手段,用了一個捐官的方式。
賺得盆滿缽滿不說,還成功稀釋了開國一脈在京營的話語權。
至此,京營之中越發魚龍混雜,不同勢力在裡面各有山頭。
但也正因如此,他們也彼此制衡。
景順帝委派的心腹,新任京營節度使,不僅沒被輕易架空,還有了極大的話語權。
至此,軍權才算回到了皇帝的手裡。
然而景順帝一死,開國一脈的心思就又活了起來。
按理說,元春出身開國一脈的榮國賈府。
現在宣治帝年幼,她這個太后更應該倚重孃家和一眾老親才是。
所以,開國一脈壓根沒想過,京營節度使一職,除了他們還有別的可能。
如果沒得選,元春自然只能依仗孃家。
可他們不知道,再近的親戚也不如自己的男人。
元春兩次被馮一博英雄救美,還給他生了兒子。
可以說,身心都在馮一博這裡得到了救贖。
何況她的馮郎要控制京營,不也是為了保護她們母子?
至於,開國一脈的老親。
馮郎都說他們和忠順親王有所牽連,不值得信任。
那除了賈府,她們母子就誰都不信。
可惜的是,賈府雖值得信任,卻難當大任。
於是,與她關係親密的馮一博推薦的這個劉昭,就成了最適合的人選。
京營的事,文官其實沒太大的發言權。
新黨大多對開國一脈吃癟,都持鬆了口氣的態度。
現在皇帝年幼,他們最怕的就是外戚跟著摻和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