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佳節。

馮府上下喜氣洋洋,各處院子滿掛佳燈。

馮一博早命人搭了戲臺,還特地定了幾班崑曲。

戲已備好,又擺了幾桌席面。

李孟氏攜寶釵,並尤老安人一桌。

妙玉、尤氏姐妹一桌。

其餘有臉面的下人,諸如孟姨、各房的大丫鬟等。

也都各有席面。

一家子女人,就都聚在一處吃酒聽戲。

好不愜意。

這幾日裡,不少李守中門下快要踏破門檻。

送的年禮堆滿了老兩口院的庫房。

李守中和馮一博也是疲於招待,年酒吃了一席又一席。

今日佳節,爺倆正好歇歇。

都沒過來和娘們兒一起聽戲。

也免得她們不自在。

爺倆只在書房敘話,說些詩詞學問。

以此修身養心。

戲臺上,剛唱完一折《白蛇記》。

如今正唱的是《聽琴》。

伊伊呀呀的,正是《南西廂》中的一出。

說來有趣,都說男不讀《水滸》,女不讀《西廂》。

這兩本書都被儒門歸為誨淫誨盜之物。

尤其是《西廂記》,在古代閨閣之中向來是禁書。

但聽戲時,《西廂》的曲目卻又是老少咸宜,沒什麼講究。

即使是經過改編,戲曲中少了些“誨淫”的細節。

但大致劇情走向卻都是一致的。

其中蘊含的核心,也都無非是歌頌情愛。

難免讓人覺得有些雙標。

此時,眾女卻都聽得入神。

李孟氏和尤老孃都含笑眯眼,顯然沉浸曲中。

一副品味模樣。

寶釵亦是含笑,心思卻沒在戲上。

而是不動聲色的觀察著眾人。

只見妙玉無悲無喜,似乎一切與她無關。

張生、鶯鶯之間情愫,也並不能打動她分毫。

尤二姐兒含羞帶怯,顯得十分緊張。

看得出,這是代入了情景,正在替臺上兩人捏汗。

尤三姐兒嘴唇微抿,似乎有些惱恨。

可能是瞧不上鶯鶯心動,一副不值錢的樣子。

再往另一邊,各房丫頭都沉浸其中。

就連往日有些呆呆的香菱,此時眼中也有些迷離。

不知是不是想到了什麼。

看到香菱,寶釵心中微動。

但見李孟氏眼睛眯著,就沒急著出聲打攪。

正這時,這出戏已唱完。

李孟氏睜開眼睛,笑著點評道:

“這扮鶯鶯的腔調正宗,是江南來的吧?”

尤老孃也是差不多的表情,點頭附和道:

“我聽著也是呢,想必是大爺費了心思的。”

在座諸人雖不是崑曲的行家,但卻都來自江南。

聽著鄉音過節,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李孟氏聽尤老孃一說,頓時笑道:

“一博這孩子純孝,知咱們娘們沒什麼墨水,還是聽些戲最舒心。”

“賞!”

寶釵見李孟氏笑得暢快,便說了一個“賞”字。

…早有下人跟前放著幾個簸籮,在一旁候著。

聽說要賞,其中一個便拎著一簸籮銅錢,上前向戲臺道:

“老太太、夫人、老安人,賞了你們買果子吃的!”

說著,將錢向臺上一撒。

只聽“叮叮噹噹”,滿臺的錢響。

“謝謝老太太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