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這幾日,接連出了幾件朝野震動的大事。

首先,就是太上皇和太后雙雙病倒。

景順帝這幾日,都是衣不解帶。

除了上朝之外,大多時間都和元春一起伺候床前。

盡顯該有的仁孝之心。

其次,就是戶部尚書趙舜君這位老臣。

一代舊黨砥柱,不聲不響的悄然入了閣。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他已經徹底倒向景順帝。

這也代表著,大魏的舊黨從此徹底土崩瓦解。

再沒了扛鼎人物。

有人說,正是趙舜君倒向景順帝,太上皇才會被氣的病倒。

真實情況如何,馮一博倒是無從得知。

他所的,也和這些人有所不同。

因為這兩件事,對於其他官員來說,是地震級別的大事。

每日眾臣都圍繞兩件事議論紛紛,覺得可能徹底要變天了。

可馮一博卻認為,最重量級的訊息是最後一件。

那就是趙舜君入閣之後,費紘這位閣臣告老還鄉。

這三件事裡,馮一博覺得真正影響深遠的,就只這一件事。

第一件,太上皇年紀越發老了,本就已經深居簡出。

別說病倒,就是忽然沒了,馮一博也不覺得有什麼可奇怪的。

第二件,舊黨本就苟延殘喘,消失在朝中只是時間問題。

此前景順帝和張松越留下幾個,算是給太上皇留些體面。

而第三件事,看似輕描淡寫。

馮一博卻覺得,這才真的是影響大魏政策的一件大事。

費紘出身鉛山費氏,歷經三朝而不倒。

就是因為他最擅經濟之道。

別的不說,只說通行大魏的匯票。

正是出自這位大佬之手。

他在天泰帝時期,就憑本事成為戶部尚書。

執掌著大魏的財權。

當時的大魏,不僅財政壓力極大,民間亦有錢慌。

費紘當機立斷,力主發行匯票。

不僅緩解了財政壓力,還有錢慌的問題。

同時也促進了南北通商,使得大宗生意更為便捷。

甚至,還一度差點解決了銀兩火耗過大的問題。

之所以是差點,不是匯票有什麼問題。

而是因為大魏各部門之間,以各種藉口抵制。

導致現在依舊以現銀為主。

反倒是大宗交易的商人,對此讚不絕口。

慢慢滲透到南北各處。

之所以能得到商人的認可,也是因為費紘在匯票的發行上十分克制。

每年匯票的總量,約為稅收的同等金額。

這就相當於,用整個大魏的稅收作為保證金。

以保證匯票的價值不會縮水。

而匯票專用的紙張、油墨,也都是鉛山費氏所特製。

以這個時代的水平,裡面加了某些獨門秘方之後。

就很難仿製出一模一樣的來。

這也讓匯票有了一定的防偽功能。

最主要的,若想要將匯票兌成現銀。…只需在都中或是南京戶部下屬錢莊,就能輕易實現。

因為只有這兩處能夠兌換,儲備的現銀也十分充足。

大多時候,都不用提前預約。

當然,還是需要交上一些手續費。

對於大宗交易來說,交些手續費換取更大的便捷,也是可以接受的。

總比來回運輸的火耗要小得多。

當然,大魏各部門的抵制,也與火耗有關。

不過,正是費紘多年慎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