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倏忽之間,又是三天(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一場考的,是三道四書題和格律詩。
四書題考的,是對儒家經典的理解。
標準答案都在朱子的《四書章句集註》上。
唯一要擔心的,就是做八股。
但對馮一博來說,這部分早已駕輕就熟。
都是先打好腹稿,再打草稿。
接下來就是字斟句酌,翻來覆去的改上十幾遍。
最後定稿,用館閣體一筆一劃的謄抄在考卷之上。
格律詩也是一樣,形勢大於內容。
不求有多驚豔,只求表達平順,格律一絲不差。
三天不覺而過。
出來之後,稍作喘息就又進去了。
第二場考的是五經和公文寫作。
五經並非全考。
在學好四書之後,師長會帶你瞭解五經。
之後,會根據你的意願和特長,選一個作為本經。
這就和後世選文理分科差不多。
而且選擇更多。
考試的時候,只答所治本經的問題即可。
馮一博治的是《書經》,也就是《尚書》。
選它作為本經的原因,其實是因為……
競爭相對沒那麼激烈。
而且字數最少。
五經之中,《詩經》和《易經》都是大熱門。
而《春秋》和《禮記》相對冷門。
分析之後,馮一博選了這個不偏不倚的《書經》。
雖然晦澀難懂。
但其實,只要研究好蔡沈的《書經集註》。
還有孔穎達的《尚書註疏》。
即可。
公文寫作則看具體問題
一般無非就是詔、判、表、誥等幾種格式。
這一場,馮一博很快就答好了。
甚至還休息了一天,為最後一場養精蓄銳。
迴圈往復,又是三天。
終於到了最後一場。
這一場是五道策論題,和後世的申論有一點相似。
大多都是對於時事的看法,或是對治國的理解之類。
這是三場之中,唯一表達一點自己觀點的一場。
所以也是三場之中,最考驗實力的一場。
馮一博拿到試卷時候,一時間竟有些恍惚。
準確的說,他有些驚到了。
五題中竟然有四道,三人曾在船上討論過與之類似的題目。
這就相當於馮一博提前知曉題目,而且還做足了準備。
有賈雨村這樣經年進士指點,又集三人的精華於一身。
他只要把三人的觀點羅列一下,篩選出最精華的部分。
再引經據典,給這些觀點找到理論支撐即可。
也就是說,這四道題寫出來,可以超過他自身的水準。
更讓他驚訝的還不是這個,而是那唯一沒討論過的題目。
問的是備倭之策。
這不是送菜嗎?
他敢說,滿場上千位舉人,只有他真的剿過倭寇!
又是三天匆匆而過,會試終於結束。
馮一博出來之後歇了三天,才算徹底緩過來。
沒辦法,會試實在是個體力活。
好在這三場考試,他一場比一場發揮的好。
尤其最後一場,已經是超常發揮。
若是這樣還考不中,那就真是他水平未到。
“小主人,你讓我準備的東西都齊了。”
狗子在他會試這幾天也都沒閒著。
除了採買了幾個粗使下人,還帶人將都城各處熱鬧都逛了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