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千里共嬋娟。”

一篇水調歌頭做完,滿座皆驚,如今這種長短句的詞也隨著杜睿的幾篇歷史名作,開始盛行起來,今日在座的那個不是蕙質蘭心之輩,豈能品評不出這篇詞的好壞。

()好看的txt電子書

這篇水調歌頭,乃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詞作,這首詞以月起興,圍繞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反映執著人生,下片表現善處人生。落筆瀟灑,舒捲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堪稱蘇軾詞的典範之作。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蘇軾被貶密州時所作,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

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恰逢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蘇軾與弟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蘇軾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蘇軾在這首詞裡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杜睿此時拿出這首詞來,倒也應景,蘇軾做這首詞來懷念自己的弟弟蘇轍,同樣的武京娘和武媚娘兩姐妹也是分別日久,今日才得相逢。

旁人聽了不禁一陣感懷,唯獨武氏姐妹兩個眼神之中除了淡淡的哀傷之外,還生出了旁的思緒。

武京娘聰明過人,初始只以為杜睿這首詞是在為她們姐妹分別日久感懷,可是猛地見武媚孃的眼神有些不對,這才猛地驚醒。

杜睿這首詞明裡是在說她們姐妹分別,共敘離情,暗裡呢?分明就是在為自己感傷,政治報復無法得到滿足,滿腹的才情難以得到施展,卻還要被君主猜忌,這首言辭之間,滿是婉約的小詞之中,充斥著的卻是滿腔悲憤之感。

武京娘想到此處,心中也不禁一陣感傷,抬頭見杜睿遙望著蒼穹,身影寂寥,卻不知是在做何感想。

杜睿一生只想著能為華夏蒼生盡一份力,讓華夏大地不再滿是烽火,避免日後諸夷亂中華的慘劇,可是他的努力,換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猜忌,貶謫,罷黜,他不是個聖人,豈能不悲,不怒!

杜睿就這麼站著,仰頭望天,今日的月亮格外明亮,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同樣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與理想。歷史上的蘇軾也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裡,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此時的杜睿何嘗不是和蘇軾一樣的境遇,同樣的被人冷落,同樣的壯志難酬,同樣的孤單寂寥。

武京娘低下頭,細細的品味著杜睿的這首詞,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

特別是開篇的那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把酒問天這一細節與屈原的《天問》有相似之處。

看著杜睿那寂寥的身形,武京娘也不禁感嘆,這一問之痴迷、之逸塵,確實是有一種類似的精、氣、神貫注在裡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