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則基層軍官的培養。

主公,自從四國滅秦之後,各國都在有意無意的在百忙之中伸手再打壓一下秦國,再加上週邊各國明裡暗裡的插手,秦國的軍隊早就已經糜爛不堪了,主公掌權之後依靠現在秦國的兵馬去爭霸天下就真的是問道於盲,毫無可能。

一支軍隊統帥將軍固然是核心,但是大量優秀的基層軍官才是一直軍隊的骨頭,將一大批忠誠可靠、能力足夠的基層軍官派到基層去,才能幫助主公或者統帥在指揮部隊的時候如臂使指,水到渠成

秦政的智商已經超過80,再加上前世的經驗,就算諸葛亮不解釋,他也知道這麼做的巨大威力,可是明白是一回事,能做到又是一回事。將指揮體系下放到最基層說好說,哪裡來的那麼多好用的基層軍官,又哪裡有給自己安插下去的機會呢?

諸葛先生真是遠見卓識,可是如果只是提出了方向沒有建議可就不符合諸葛先生的性格了,秦政急不可耐的向下看去,想要知道怎麼才能培養起一批基層軍官。

主公,亮認為培養軍官和練兵一樣,不經過戰爭的洗禮是不可能成長的,經過三五場大戰能活下來的老兵自然可以把他們提拔成軍官,不是有句話說得好嘛,不拘一格降人才。

邊城雖然遠離百朝戰亂之地,但也不是無仗可打。

往西看茫茫沙漠中的沙族,沙族雖然是久遠之前從中原逃出去的一族,但是世世代代仇視中原,秦朝也與他們多年作戰,箇中誰是誰非亮不再多言,但是沙族就是我們練兵的好物件。

說得好,秦政彷彿撥開雲霧見青天一樣變得清明起來,既然不能在國內挑起戰亂,我們可以打出去嘛,把戰火燒到別人的地盤上,真可謂是神來之筆,此舉有百利而無一害。

選擇與沙族作戰益處有以下幾點:

一是練兵練將。透過真刀真槍的廝殺篩選一下邊城這些安於現狀、混吃等死的守城士兵,他們死多少都不用擔心,邊城有源源不斷地兵源——獵人,首先許以重利將人引誘進來,參軍之後慢慢響起灌輸忠誠的觀念,長期以往個人素質極高,對主公忠誠的軍官就會被大批培養出來。這些官兵上過戰場、殺過人,到時候分派下去帶兵自然是隨心所欲,手到擒來。

二是收服異族。百朝之地各國的勢力都相差無幾,我大秦多一分力量就能更快的統一百朝之地,沙族就是我們可以借用的力量。但是單靠安撫是沒有用的,蠻人畏威而不懷德,在和他們作戰的過程中只要打出我大秦的氣勢,打到他們怕,他們就會真心降服。當年西涼錦馬超的西涼鐵騎之所以強大也是因為有羌族這個附庸或者叫做輔兵,把沙族士兵當成我們的輔兵,最終就能夠將沙族整個綁到我大秦的戰車上。

三是以沙族的血打出主公你的名堂,讓韓銳去替你吹捧。這和第三點是相輔相成的,也是打出名聲的重要部分。

看完諸葛亮分析的益處之後,秦政不僅擊節讚歎。任誰也想象不到一個被百朝所有與西漠接壤的國家都視為心腹大患的沙族在諸葛亮這裡竟成了自己的一大臂助。

其實諸葛亮提出了這一條建議冒了很大的風險,畢竟誰也不知道沙族到底實力怎麼樣,但凡沙族實力強大,擅起刀兵的話小小邊城根本不是對手,連帶著送給了沙族大舉入侵秦朝的藉口,到那時候他諸葛亮就是整個大秦的罪人。

雖然諸葛亮以運籌帷幄聞名,但是空城計一仗還是體現了一個老實人一旦用險可能威力更大的事實。現在邊城的情況也逼著諸葛亮去弄險了。

事實倒是也和諸葛亮分析的一樣,蠻族之地全靠個人武勇,內部尚且不和,所以沙族倒是真的成了秦政發育的養分。

五則養寇。

秦朝現在過得太安逸了,與外面的世界已經脫節。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