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趁他身體還能頂得住,他希望吳宗能放外任,去做幾年官。

而吳宗從正五品提到正四品直接跳了一級,也才半年的功夫。按著京官放外任往上提半級至一級的慣例,升至從三品或正三品,他就升得太快了,到時候又要惹來朝臣們的非議。

現在吳宗從正四品的京城,放到外面去做正四品的知府,任誰也提不出半分意見。原先那兩個大理寺左寺丞和右寺丞,也應該消停了。

況且,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趙知微就安排在了安州省臨江府南陽州做同知。

張常慎看了吳懷寺的一眼,覺得吳懷寺對他的師弟、師妹也算是用心良苦,煞費苦心了。

「愛卿覺得誰來頂替吳宗的位置合適?」蕭圪問道。

張常慎擰著眉,一時有些為難。

除了吳宗本人,誰他都覺得不合適。

「不急,你回去想想吧。想好了再跟朕提。」蕭圪道。

他轉向吳懷寺:「吳大人有合適的人選,也可以提一提。」

「是。」張常慎和吳懷寺朝蕭圪行了一禮,退了出去。

出了大殿,張常慎對吳懷寺道:「吳大人,大理寺內並無適合頂替吳大人位置的人。如果吳大人覺得哪位地方官員能勝任此位置的,可以提回京來任此官職。」

把這個人選交給吳懷寺來斟酌,他覺得最為合適。

畢竟吳宗下放後還要回來的。一旦提上來的這人太過能幹,或是太有背景,到時候佔著這個位置不放,非得等他致仕來做這個大理寺卿,那麼吳宗回來就沒有位置了。去別的部也不一定合適,那就失去放外任的初衷了。

所以,提誰來做這個左寺丞,就得好好斟酌一番。

「多謝張大人。」吳懷寺自然明白張常慎的意思。

張常慎這是給他和吳宗都賣了一個人情。

這也是準備致仕的官員常規的做法了。自己致仕了,官途就走到了盡頭。這時候就得賣人情給別人,好給自己的子孫留條後路。

吳懷寺、吳宗還年輕,他們今天承了張常慎的情,待張常慎的兒子在官職上有什麼難處,或他孫子以後考上進士派官,就能得到吳懷寺和吳宗等人的幫助。

這是互惠互利的好事。

新晉進士官職的任命名單既定,很快就張貼公佈了出來。

眾人看到趙如熙的官職安排,很是吃驚,私下裡都議論紛紛,不過很快就被家裡想明白這其中道道的人給制止了。

換作是其他男進士,蕭圪和吳懷寺這個安排不合規矩,百官們一定會有人跳出來反對的。但這其中涉及到皇上的男女私情問題,朝廷其他官員也不願意趙如熙以後真的嫁進宮裡,成為妃子。各位皇子更不願意以後有這樣一個小媽。

憑趙如熙這智商這才華,以及父皇欣賞她的程度,往後這後宮豈不就是她的天下?等皇上去世,她卻還年輕,要是還有了兒子,不知道會掀起怎樣的風浪。到時候這天下是姓蕭還是姓趙,那都難說。

這種人,還是遠遠地離開皇宮,遠離京城,到外地去玩兒去吧。

因此趙如熙這件事,整個京城上下竟然保持著高度的一致,大家默不作聲,貌似接受良好的預設了對趙如熙這個狀元的官職安排。

……

新科進士任官跟趙元勛那種朝廷派官不同,新科進士們往往還要回家鄉稟告父母,祭拜祖先,再去上任,所以給的上任的期限比較長,短則一個月,長則三個月。

像趙如熙這種籍貫在京城,又是去安州省這種只有一天路程的地方上任,給的期限是一個月。

「娘,給我五天時間,您替祖母收拾東西,我打理一下手下的買賣。五天後咱們就出發。」趙如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