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有何良策?”朱濟世望著左宗棠。

左大軍師自然知道朱濟世在問什麼,他拈著鬍鬚笑道“明公其實已經找到對付滿清殺戮的辦法,便是緩進速決了!”

緩進就是多做準備,打實基礎。而速決就是一旦發動進攻,便要速戰速決,在最短時間內達到預定目標——如佔領廣東一省,然後拒敵與“國門”之外。(未完待續)

第193章 綠營,果不堪用!

三元里周遭的地形,還是相當有利於造反的。因為在三元里村東北,有一座相當有名的白雲山。雖然算不上險峻,但好歹是座山,山體十分寬闊,有山峰三十多個,總面積有2o多平方公里,最高的摩星嶺海拔382米。雖然不高,但卻能俯瞰廣州全城,遙望珠江,算得上是形勝羊城。

陸思元和韋紹光都是廣州土著,還長在白雲山腳下,自然曉得這白雲山的地形緊要。若是讓清兵據了去,三元里之變就算玩到頭了。於是在民變之始,就裹挾了近兩萬鄉民上了白雲山,分別屯駐在鳴春谷、三臺嶺、飛鵝嶺等地,還在摩星嶺上的白雲寺內設立了中軍大營。又以陸思元、韋紹光和自稱是莆田少林寺武僧奉明和尚的鄭洪三人為首,組成了三元里變民的造反領導團體。另有十幾名化妝成武僧的錦衣衛充任骨幹,將近兩萬變民中的不到五千精壯編組成了六個步兵營,其中還包括一個5oo人的洋槍營,在白雲山上面日夜操練,等著大清天兵前來圍剿。

如果單看白雲山上的這夥變民,可以說是陷入了絕地,雖然人數有兩萬餘,壯勇亦有近五千,但卻困守孤山,實是坐以待斃。清軍只需四下包圍,隔絕交通,待山上變民糧盡,自然可收全功。

然而廣東現下的形勢,卻容不得祥麟如此從容。大嶼山島上很可能可還藏著一支數量不明的逆明精銳呢!雖然廣州將軍穆特恩已經下令廣東水師提督賴恩爵督兵痛擊——但是廣東水師的根底誰還不知道?當日關天培在的時候,都在虎門輸得那樣難看,這個賴恩爵的本事比關天培根本不是一個檔次。要是能痛剿了朱濟世才是見鬼了,只能指望大嶼山之戰拖延些時日,別讓朱濟世的軍隊在廣東沿海亂竄!

徐廣縉、穆特恩、葉名琛等人在研究了廣東海疆佈防之後,非常擔心朱濟世趁機襲取孤懸海外的瓊州府!要是一個府就這麼沒了,這幾位封疆大吏的頂戴可就難保了。於是都督促祥麟儘快了結三元里的變民,然後分兵去瓊州府加強防衛。

因而祥麟制定的方略便是痛剿,痛痛地剿!就是不知道是清兵痛,還是變民痛了?

1847年2月13日,兩下的第一次交鋒,就在白雲山西面山腳下的三元里一帶展開。變民一方,督軍的是鄭洪和韋紹光,點了一營洋槍隊,兩營肉搏兵下山,三營兵背靠著白雲山展開在一片樹林當中。也沒有排什麼橫隊、縱隊,就是散在林子裡面,依著樹木潛伏著。在他們的前方,就是一條進白雲山的鄉間小道。

官軍出動打頭陣的剛剛從惠州趕來廣東提標左營,是廣東綠營陸路的精銳。由一個正三品的參將徐鍾英統領,該員漢軍旗人,道光二年的武進士出身,堪稱是弓馬嫻熟。為官也算清廉,並不怎麼剋扣軍餉,麾下的八百多官兵,也時常訓練——呃,到底是綠營兵嘛!要指望人家像濟世軍那樣日日操練是不現實的。能做到一旬一操,就屬不易了。

可是這徐鍾英的用兵卻非常毛糙,幾乎沒有什麼章法,也不遣人去偵察四下敵情,便帶著麾下8oo餘人用行軍隊形,沿著鄉間的道路往白雲山而去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同滿清選拔武官的武舉考試製度不無關係。

滿清的武舉和朱濟世在鴨脷洲辦得軍校是不一樣的,與其說是在選拔軍官,不如說是在選體育明星,主要科目就是騎馬、射箭、舞大刀、拿石鎖子……都是江湖賣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