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收回手背在身後,站直了身子垂眼看著他,臉上的溫柔被冷靜所取代,“這一巴掌是要你記得,什麼話當講,什麼話不當講。你要記住,他們都是你的弟弟,不是你的仇人,也沒人害你,你會跌入江中受此劫難,是因你貪色所致,不要怪任何人,要怪就只怪你自己不夠小心。”

“母后——”

“好好休息,記得要按時喝藥。”

留下這麼一句話,長孫皇后又看了一眼這一身傲氣盡退,再沒半點像那男人的長子,閃去目中的一絲不忍,便轉身離開了大殿。

東宮外的下人見她出來,跪的跪,彎的彎,卻有一道小小的身影迎了上去,撲進了她的懷中。

“母后!”這聲音脆脆甜甜的,七、八歲年紀的男童,正是音色不明的時候。

長孫皇后摸摸男童的頭頂,牽起了他肉呼呼的小手,朝著遠處走去。

“母后,皇兄好些了麼,為何不讓兒臣進去瞧瞧。”

“你很擔心他嗎?”

“是啊,您說過,要親兄善弟,兒臣對皇兄們恭謙,也不欺負弟弟們,母后,兒臣對不對?”

“對,很對。”長孫皇后滿意地笑著,柔聲道:“你要記得母后的話,不要忘記親兄善弟,這樣才好。”

“嗯!”小孩子似是怕大人不信,使勁兒點頭應聲。

“乖、咳咳……”她想要再誇讚兩句,卻突然咳嗽了起來,立刻便聽到一旁緊張的問聲:

“您怎麼了?”

“咳、無事,母后是渴了,喉嚨有些乾澀。”

“那、那咱們快回宮去,您多喝些茶水。”

“好。”

一高一低兩道身影逐漸消失在夕陽中,落在地上被拉長的背影,一道清晰,一道卻似乎有些模糊起來。

第422章 朝上、墓前

二月初六,百官朝會時,太極殿上,太宗對皇子們突如其來的一通封賜,叫人暗暗驚疑。

楚王李寬,領合州都督,吳王李恪,領潭州都督,魏王李泰,領相州都督,五皇子齊王李佑,領齊州都督,六皇子李諳,封蜀王,領益州都督,七皇子李惲,封蔣王,領安州都督,八皇子李貞,封越王,領揚州都督,就連年僅七歲的十皇子李慎,也被封了個紀王做。

都督,乃承隋制,是唐現今各州軍地最高執行者,有行軍領軍之職,多為宗王遙領,長史代理其職。太宗一連賜下十州之地,將其行軍交由了自己的兒子們,這連封帶賞的,那本身倒不是一件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可是這次封賞的八位皇子裡,卻獨獨漏掉了兩個關鍵人物——太子李承乾、九皇子李治。

滿朝文武,誰能說皇帝不是故意的,是無心的?怎麼偏就漏了自己的兩個嫡子,沒地沒官就罷了,怎麼連點象徵性的安慰封賞都沒?

這是怎麼了,是幾近寵冠後宮的長孫皇后失寵了?不少人也聯想到前幾日被傳得沸沸揚揚的李承乾熱疾一事,雖後背證為子虛烏有,但是卻爆出更大的醜事,原來太子爺是上無節賞燈墜了江,還是因為女色。

難道因為這些個,讓皇上起了改立的心思,這次許是想要單獨賞封哪個,才弄出一堆封賞來掩人耳目?

單從封地上看,潭州、相州還有益州都是要地,這是偏心著吳王、魏王還有蜀王的,李泰就不用說了,迄今為止還沒見過哪個比他更得寵的,可這李恪、李諳都是楊妃所出,一母同胞的兄弟倆,倒叫人猜不出皇帝是什麼用心了。

當朝上站著,得了賞封的皇子,多是神色恭謙,可李承乾的臉色就不大好看了,許是他還沒有養出喜怒不於形的本事,整個早朝都黑著臉。

散朝後,文武百官欲退去,明眼人便注意到,太子走到吳王和魏王跟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