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在書桌上的果盤裡拿起一顆冬棗默默啃著,心裡一個個念頭閃現,又一一被他自己在心裡否決,他腦海裡有想換一本別的作品,大明武俠文化盛行,堪稱經典的武俠作品比比皆是,如果換一本不那麼經典作品,他雖然也無法照搬過來,但以他目前的寫作能力,多少也能還原出來幾分,用來賺錢肯定是夠了,在創意上,也不會讓陸揚原來那些書迷失望。

但他心裡就是無法釋懷,無法讓自己下定決心不去將那麼經典的《濁浪滔天》搬到這個時空來。

將《濁浪滔天》傳播到陸揚這個時空,讓這個時空的人,見證他們大明光輝燦爛的武俠文化,這個念頭從一開始誕生,幾乎就成了他心中的一個執念。

之前,在大明的時候,他將陸揚這個時空的幾本經典作品帶到大明,雖然為他贏來了不菲的名利,但如今身處在陸揚這個時空,可能短時間內還回不去大明,他心中就非常渴望讓這邊的書迷也見識一下他們大明最經典的武俠作品。

在潛意識裡,趙硯對養育自己的大明是熱愛而自豪的,他現在很希望看見這裡的愛書之人在見到《濁浪滔天》時候讚歎的目光、讚譽的溢美之詞!

一顆冬棗吃完,趙硯心裡終於拿定了主意,嘴角微微上揚,輕聲自語:“那就先寫出劇本,把它拍成電視劇吧!”

(《文賊》100萬字了,突然覺得它長大了,呵呵。)(未完待續。)

第358章 《濁浪滔天》與灌鷹

陸揚這個時空,堪稱經典的電視劇,趙硯也有所瞭解,像《西遊記》、《三國演義》、《封神榜》,以及金庸的幾部代表作等等。

趙硯從小到大看過《濁浪滔天》很多遍,其中三四遍是看書,更多的是看它的電視劇或者系列電影。

如果要拿《濁浪滔天》來跟陸揚這個時空的經典電視劇或者電影相比,趙硯覺得大概跟《三國演義》差不多,比《西遊記》稍微低一點,由此可見,《濁浪滔天》在大明的知名度。

前文說過灌鷹的作品向來以黑暗向聞名,按理說,黑暗向的作品很難做到那樣誇張的傳播度,即便是讀者、影迷喜歡,官方也不會放任黑暗向的作品變成影視作品年復一年地重播。

灌鷹的其它作品確實應了這條規律,他的很多作品都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但一般都是上映一兩次後,就很少再被電視臺重播了。

唯有《濁浪滔天》是個例外!

《濁浪滔天》也是一本黑暗向的作品,這一點與灌鷹的其它作品一脈相承,但與灌鷹其它作品相比,《濁浪滔天》卻有著另一點讓大明官方無法不喜歡的一個特質——那就是對大明皇族的歌頌,大大加強了漢民族的凝聚力。

也不知道灌鷹寫這本作品的時候,有沒有想那麼多,反正看這本書,或者看它的電影、電視劇,看到明太祖朱元璋出場之後,帶著一幫文臣武將南征北戰,推翻蒙元的統治,擊敗其它各路草頭王的時候,讀者、影迷每每總會看得心潮澎湃,激動得不能自已,民族的自豪感直線上升。

可以說,朱元璋起兵之前,元末的社會現狀就是濁浪滔天,而在《濁浪滔天》這本書中,自朱元璋出場之後,濁浪滔天的現狀便一點點被改變,當大明終於立國,社會最底層出身的朱元璋沒有忘記窮苦階層的兄弟,不僅開闢歷史先河地嚴重限制文臣武將的權利、俸祿,對社會各種**、惡劣現象也嚴厲打擊,一時間,寰宇一清。

趙硯記得在某個電視講壇節目上看過一個研究歷史的老先生這麼說過:“大明國祚能有如此之長,民心所向,如此擁戴大明皇室,灌鷹那本《濁浪滔天》功不可沒!”

趙硯覺得這話不假,《濁浪滔天》簡直就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作品,它的故事跌宕起伏、蕩氣迴腸,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就算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