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為此,蕭家特別在瀾滄江南岸的工業區中建設了一座肉製品製作工坊,由蕭風的大哥蕭軍、二哥蕭劍負責。雖然這座工坊的規模、產量都比原先增加了數十倍,但是肉製品的口感、品質卻沒有下降太多。
無他,蕭家的肉製品工坊所採用的原料都來自於蕭家農場的頂級食材。絕大部分的工序都是手工製作,只有少數環節加入了食品機械的輔助。熏製、發酵的過程仍舊採用了傳統工藝,因此即便這家工坊每天的產量超過了50噸,卻依舊保持了先前的品質。
當然了。肉製品工坊的產品只不過是普通品質罷了,自然不是《舌尖上華夏》所需要的頂級美食,蕭風要帶領壽大山參觀、拍攝的地方是蕭家頂級肉製品的製作工序和發酵場所!
“壽老師,這邊請!”作為地主,蕭風的嚮導工作自然相當到位。帶著壽大山一行來到了後院的熏製木房前面。
壽大山除了是央視的業務骨幹、中層領導之外,還在北平電影學院擔任了攝影課的老師,擁有副教授的技術職稱。蕭風打聽到,壽大山更喜歡人家稱呼他老師的身份,因此也就從善如流了。
關於蕭家頂級肉製品和火腿的製作過程,自然有攝製組的工作人員和蕭家方面進行聯絡,協調拍攝時間;至於蕭風和壽大山更多的遊離在鏡頭之外,畢竟他們可不會出現在紀錄片的畫面之中。
“這些木屋就是肉製品的熏製場地?”站在木屋的門口,壽大山就聞到了濃濃的香氣,不由好奇地問道。
壽大山是北方人。北方的臘肉大多都是風乾的工藝,和南方肉製品的熏製有著巨大的區別,他不太清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木屋這種飄散出淡淡的煙霧,而且這種煙霧中除了草木清香之外,還帶著濃郁的肉香,充滿了一種奇幻的感覺。
來過銀杏村兩次的壽大山沒少吃過蕭家制作的肉製品,對於它們的美妙滋味是記憶深刻,但是他還真的從來沒有見到過其中的製作過程,因此他非常好奇。
“肉製品醃製完畢之後,就需要在這些木屋之中用各種木材熏製三十天。最後才能成就美味!”蕭風一邊開啟房門,一邊介紹道:“由於製作工藝主要依靠手工,再加上漫長的熏製過程,這裡每天處理的肉製品最多為一噸!”
房門開啟。濃郁的肉香撲面而來,映入眼簾的是懸掛在屋內密密麻麻的肉製品,從臘腸、臘肉到臘排骨,應有盡有!
這些肉製品都是蕭家選用了豬場最好的肉品,經過蕭家秘製工藝製作的頂級產品,作為蕭家美食的招牌。如今。這些頂級肉製品在各大超市和‘銀杏特產’的平均售價為160RMB/公斤,遠比蕭家普通肉製品100RMB/公斤的售價要高得多。
即便如此,這些肉製品每天一噸的市場投放量基本上都是供不應求,經常是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
想想也很正常,如今蕭家美食已經覆蓋的大型超市超過200家,別看一噸的產品挺多的,分下去也不過每家幾公斤罷了!
蕭軍和蕭劍已經決定,進步擴大肉製品工坊的產量,爭取在2011年做到普通肉製品平均日產量達到100噸,高階產品10噸的規模。畢竟,隨著鏡湖乳業和蕭家農場產量的不斷提升,蕭家美食所登陸的超市數目也會隨之增加,產量跟不上去就白白浪費商機了。
蕭家的一系列計劃一出爐,以鏡湖為核心的區域立刻掀起了大規模飼養本地黑豬的熱潮,眾多農民把致富的希望寄託在蕭家肉製品工坊上了。
至於蕭家農場的養豬場,在2011年的存欄規模有望達到5萬頭,預計每天出欄近400頭,勉強可以應付目前的原料供應。
“現在許多工廠化的肉製品企業雖然產量很高,但是未必有你們這麼耐心,肉製品的味道也過於普通!”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