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真是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魔王那個巴斗大小的頭顱,不費勁兒地就被勒斷,滾到了地上。

但是,魔王的腦袋滾到哪裡,哪裡就冒出火焰,遇見房屋,房屋著火,遇見禾苗,禾苗枯焦,遇見河流,河流乾涸。莎羅芹不顧一切地衝了上去,把魔王的腦袋抱在自己的懷裡。

眾姐妹見了,急忙各拿盆罐桶勺,到河邊去取水,向抱著火球的莎羅芹身上潑去……

從此,泰族人每逢桑罕比曼節,三天之中,為了解救莎羅芹免遭火焚之苦,都要互相潑水,於是形成了今天的潑水節。

潑水節發源於清邁附近,所以清邁府的潑水節比任何一個地方都熱鬧。

第三個故事:還是潑水節的來歷

托缽僧講的典故:神童固夢和道士宋江打賭,宋江因賭輸而自刎。他的腦袋滾到哪裡哪裡著火。他的七個女兒只好輪流把腦袋端在手上。眾人向他的女兒潑水,企圖滅火解救。於是形成了潑水節。

努丹一口氣講完了他所聽到的潑水節的來歷,博得了車上男女老少的一片鼓掌和喝彩聲。大家都說:關於潑水節的形成,雖然人人都聽父母或長輩說過,而且內容很可能各不相同,但是沒有一人能夠說得這樣詳細,這樣生動。人人都誇獎努丹是個好口才,如果能夠上大學深造一番,一定是個文學家。

吳永剛說:“我和泰家一起生活了四五年,在泰家的村寨裡過過四五個潑水節,卻不知道潑水節的來歷原來是這樣。剛才聽大家議論,說是潑水節的掌故,各人所聽的,內容很可能各不相同。在座的諸位,誰能夠給大家再說一個不一樣的故事呢?”

這時候,坐在邊廂的一個黃袍託缽老僧開口了:

“諸位要是有興趣,不嫌老僧口齒不清,不嫌老僧口才不好,待老僧來貢獻一個另一種說法吧。”

中國的和尚,穿“緇衣”也就是穿黑色和尚袍的居多,間或也有穿灰色或褐色的,從來不見有穿黃袍的和尚。這是因為中國一向把“黃色”看成是至高無上的高貴的顏色,只有皇族才能服用。到了清代,黃色的服裝,只有帝后太子才能穿,除了因功皇上作為“恩典”特別“御賜”的黃馬褂之外,連晉封為王爺的皇上的親兄弟都不許穿,穿了就是有反叛之心,罪在不赦,可以滿門抄斬的。禮制如此,更遑論和尚了。

泰國的和尚,可是人人必須穿黃袍,披紅色袈裟,而且大都是絲綢的。紅黃相間,十分醒目。中國的佛教,是從印度傳進來的大乘佛教,講究的是不殺生,佛教徒不但不許吃肉,因為絲綢是把蠶蛹煮死以後再繅的絲,做一件絲袍,不知道要死多少蠶蛹,因此穿絲袍罪孽太大,和尚是不許穿的。泰國的佛教是十三世紀從錫蘭(今斯里蘭卡)傳進來的小乘佛教,雖然也講究不殺生,還講究“放生”,到了一定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買許多活魚到河邊去放;但是卻可以吃葷,連和尚都可以吃肉,條件只有一個:不是自己親手殺死的動物,都可以吃。所以泰國的佛教徒可以用雞鴨魚肉“齋僧”,到菜市場去買雞,則只能買殺好的,買魚也只能買那已經死了的。如果賣魚的小販只有活魚,他會叫你等一下再來。你到別的地方轉了三五分鐘回來,魚販子已經把活魚摔成死魚,你就可以買來吃了。佛教是泰國的國教,除了少數伊斯蘭教徒之外,幾乎人人都是佛教徒,卻不知道那些捕魚的、賣魚的,是佛教徒不是。

泰國的和尚自己不生火做飯,一早起來,手託盂缽,先到各村寨去“化齋”。因為當地人都認為:如果一早碰見和尚,就能給自己和全家帶來一天的好運,因此善男信女們,特別是有錢的富人,大都一清早就在自家門口準備好齋飯,等和尚們上門來求佈施。齋飯以大米飯為主,也有米糕,還可以有豬羊雞鴨魚蝦之類的葷菜和瓜果蔬菜之類。

只有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