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江南新戰略

針對李闖,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呂謀都是想先解決掉滿清,恢復遼東,然後再掉過頭去解決李闖的戰略。

但現在李闖的發展方向,開始不再受自己的控制了,他要單飛,走神經正常的路子了.這樣一來這樣一來,自己的戰略就不得不加以調整了。

由自己當初的先攘外後安內,改變成先安內後攘外。

朱慈烺也感覺到了情況的嚴重:“難道江南那些世受皇恩的文人士子,就甘心受流寇的驅策嗎?”

楊松山一笑:“原先在北方大明即將滅亡的時候,南方的文人士子,認為天道變化,改朝換代的時代到了。就紛紛選擇準備投靠新的主子,多有和李闖眉來眼去的。”

崇禎就無奈苦笑,那是深有感觸。

在那時候,何止是江南江北的文士啊,就連自己豢養幾十年的那群大臣,就連那些自詡忠君正義風骨的東林,都開始準備開城降賊。那種眾叛親離的感覺,真的是刻骨銘心,到現在想起來,依舊有種沮喪感。

是的,無論當時和現在,崇禎都只有沮喪感而沒有恨意。他連恨那些臣子不忠的心思都懶得升起來了。

想一想那時候,若不是三兒扭轉大廈將傾,現在自己一家早就墳頭草多高了吧。

“但大明在王爺的手中得到重生,並且興旺發達之後,江南的文人士子就又改變了風向,再次心向大明。”

呂謀就鄙夷的冷笑一聲:“文人最是軟骨頭。”

崇禎似乎是勸解三兒,又似乎是憤憤不平:“可惜了大明養士三百年,最終就養出那麼一群東西。而且無論他們做什麼無恥的事出來,還都能找到冠冕堂皇的藉口。一群道貌岸然滿肚子男盜女娼的混賬。”

楊松山一笑,不做點評,繼續介紹到:“但是先有李闖六十萬大軍肆虐江南,更有將陝西整個搬遷到江南,讓他又有了百萬大軍,定都武昌,大封群臣,大有劃江而治的趨勢。於是那幫文人們,就又見風使舵,想做那江南開國之功臣,於是大部無恥之徒紛紛投效在李闖的闕下。而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家大業大,希望投靠李闖之後,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保住家業。”

朱慈烺恨恨的敲了下桌子:“為了保住他們家族的榮華富貴,根本就不顧禮儀廉恥,實在是可惡。”

從這父子三人的幾句點評,就足可看出,三人對現在的文人,已經沒有一點好印象了。

楊松山堅守本份,不參與其中,只是繼續自己和張煌言總結出來的意見:“有鑑於現在江南的狀況,雖然咱們大明重點還是面對滿清,還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統一江南,消滅李闖,但也必須要有所行動,堅定江南人對咱們大明的信心。

為此,張大人和微臣認為,將南下的西北軍留在南方,利用牽制住李闖,使其不能夠旅行和滿清同盟的時機,在高傑的配合下,光復南直隸和浙江;再在鄭芝龍的配合下,收復福建。收復江南半壁江山,將李闖壓縮在湖廣雲貴等地。不至於使江南的民心繼續倒向李闖,已經是勢在必行。”

對於這樣的計劃,呂謀不由得眼前一亮。張煌言果然目光長遠。

如果實現了他的這個計劃,不但能夠抑制江南民心繼續倒向李闖,而且還能夠恢復大明江南大半地區的賦稅錢糧。到時候海路暢通,運河再恢復,那麼北方無論是糧食問題還是金銀的問題,就都徹底的解決了。

“張大人有信心實現他的計劃嗎?”

楊松山就將目光看向了即將履新的李安:“這就需要南京留守開啟倉庫,給江南那些各地殘餘的明軍發足錢糧。

張大人說的是,雖然原先江南那些軍隊,已經腐敗的不成樣子。但只要有錢糧,他就有能力重新整肅軍紀,在他們不靠搶掠來維持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