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立志扒長城

多擇和李延庚,狼狽北逃,到達遵化,遵化城頭,已經變換了大王旗,那高揚的大明軍旗,就好像一把鐵門栓,將他們撤退的路,牢牢封死。

完了,來時好好的,回不去了。

“王爺,我們全力攻城,開啟退路。”

多擇看了眼李延庚;“沒有漢軍,要我滿族八旗進攻嗎?你漢軍的命,不如我滿族家的一條狗。讓我的勇士攻打堅城,我損失沒了,估計我回去,我的王爺帽子也沒了。”

夜不收急報,“大隊明軍追擊而來。”

多擇果斷下令:“繞過遵化,我們穿山而走。”

當到達喜峰口的時候,大明的軍旗在飄揚,當走到所有的長城缺口的時候,都有第四軍,第三師的將士嚴陣以待。

這時候,才真正凸顯了長城的重要作用。

雖然長城擋不住人,但卻擋住了馬。

最終多擇下令,拋棄所有戰馬,大家翻越長城進入蒙古回家。

兩條腿真的追不上四條腿,最終呂謀的大軍,止步長城。在繳獲了上萬匹戰馬後,還是沒有全殲敵人。

這讓他感覺非常遺憾。

下令呂成龍撤下長城兵馬,讓長城再次變成不設防的防線。

對此,所有將領都表示了堅決的反對。

呂成龍堅定道:“王爺,守衛長城雖然艱苦,但我第三師將士願意吃苦,為我大漢民族,守衛疆土與和平。”

呂謀笑著搖頭:“我不是不想守衛長城,保護大漢江山安穩太平。但,我們現在為什麼防守,而不是放開呢?就像這次這樣,放開長城,讓敵人進來,然後,我們一點點的消滅他們,這不更好嗎?”

眾將對王爺這種超乎常人的觀念,一時轉不過彎來。

“不要氣餒懷疑。其實,守長城,對我們來說是無限被動的。”

然後手扶長城,遙望北方那廣袤無垠的草原,感慨道:“長城,是我們漢人農耕民族的保護,但何嘗不又人為的,限制了我們向外拓展的思想?我真的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我能將長城徹底拆毀,解開我們大漢民族向北發展的禁錮樊籬,讓我們的疆域直達北海(貝加爾湖),讓我們再讀當年封狼居胥碑文。”

面對這樣不走尋常路的目標,眾將心生野望的同時,心中大呼:“你敢拆毀長城,不用子孫後代,我們就掘你祖墳”的決心。

其實,呂謀誤解了漢家文化的思想精髓。

在漢家思想裡,擁有四海,當然是最偉大的。但前提是,擁有的,必須是能種地的地方。

大漢軍隊,幾次打到極北之地,看到過貝加爾湖的浩瀚,但都是征服而不是佔領。

原因無他,不能種地,我要他幹什麼?

長城以北,苦寒貧瘠,我只征服而不要,原因是不能種地。

東南面大海,碧波連天,不能種地,所以我只派鄭和征服,而不佔有。

南面是莽莽叢林,煙障之地,伐木種地,狠苦的。不能種地,我只征服而不佔領。

西面雪山連天,荒原戈壁,不能種地,我當然不要啦,設立個都護府管理管理就算了。

為此,當年登月,全國一片沸騰,當新聞聯播鄭重公佈,月亮上不能種菜,國人的心態當時就崩了,就再也沒有人提登月話題了。

就是嗎,月球不能種地,我要他做什麼?

但聽說土星能種土豆,大家就一起躍躍欲試了。

大漢民族是愛好和平滴,不會搶別人的一寸土地滴,但,能種地的土地除外哈。

朱常洵駁斥了呂謀的野望:“守護長城,守護我們的太平,這是我們的責任。”

呂謀笑著點頭:“你說的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