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吳汝義的決斷(第1/2頁)
章節報錯
吳汝義獨坐大帳中心情煩躁無比,他在擔心李過。
李過主力已經出去兩天了,獨留一群家屬組成的老營,在這裡虛張聲勢。怎麼看,怎麼感覺有些不安全。
按照當初和李過的約定,為了引誘埋伏在暗處的敵人現身,將其徹底的殲滅,李過的主力,是做出虛張聲勢,直殺京師的舉動的。
當時李過和吳汝義,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不管那支隱藏的軍隊,是誰領兵,只要自己一方擺出這樣的陣勢,對方必須現身,攔截李過的人馬前進。因為一旦李過兵臨北京城下,以崇禎的性格,那個領軍者,都將死無全屍。
然而,事情卻似乎出現了一點點小小的偏差,那就是,李過走了一天,擺足了直去北京的聲勢,然而,那隱藏的軍隊統帥,並沒有匆忙現身。
這時候,吳汝義和李過也出現了兩難。如果他們不現身,那自己一方不確定的危險,就依舊存在,自己的戰略目的,就不能實現。
怎麼辦,黑夜飛馬跑回來的李過,提出來了這個問題。
兩個人仔細點磋商了這種狀況,最終兩人達成了共識,繼續誘敵,完成既定目標。
吳汝義這樣的決斷,是因為他的闖軍老人的穩重。
因為這次入河南,自己肩負的有三個使命。
一個是輔助李過,防止他輕敵冒進,第二個,看住李巖,不得讓他回河南根基獨立。還有一個,就是幫助攻略山東的左營制將軍劉方亮,守住河南退路。和劉方亮一起,掐斷大明和南方的所有聯絡,困死財政困難的大明,讓他們得不到南方錢糧的供應。
可謂是肩上的擔子沉重無比。
為此,吳汝義必須消滅,隱藏在暗處的這股明軍,為自己解除危險。
而李過,是真的不甘心,不願意放棄對他來說,又一種的希望。
自己帶著精銳的騎兵,一路向北,經過一天的行軍,他發現北直隸地區,大明的軍隊空虛的讓人難以相信。
一路上所過之地,根本沒有出現任何阻攔的明朝軍隊,自己的隊伍,簡直在這大華北的平原上,如入無人之境。
而這裡的民心士氣,更是蕩然無存。
不像在剛剛開始起義的時候,各地的鄉紳地主豪強,還能組織自己獨立的鄉勇,進行抵抗,所過之處,時不時的會遭到這樣的鄉勇偷襲。
結果這一路過來,百姓們無不望風而逃,而各地士紳地主豪強,早就開門迎納,獻出他們的酒肉,犒賞自己的軍隊。
“從沿路上的狀況來看,北直隸早已民心喪失,真的有擔壺提漿以迎王師的狀況。這就足以證明,大明軍心民心士氣以無,只要咱們的大闖王衝破紫荊關,北京城必然唾手可得。”
說完這話,兩個人互相看了一眼,竟然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李巖。
因為他們兩個人不得不承認,奮鬥了十多年,真正改變是從李巖加入開始。
而這隻流寇組成的農民軍,真正被百姓歡迎接納,就是李巖提出來均田賦,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開始。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徹底改變了流寇大軍本質的人,為什麼突然間重新脫離,投入了大明的懷抱呢?
面對民間已經瘋傳的,李巖已經成了這個什麼定王的軍師將軍謠言起,其實兩個人的內心之中,不是因為謠言,而就已經相信了。
設想一下,就在前段時間,自己的闖王集團,對李巖那樣的所作所為,只要有一絲土性的人,都會心寒齒冷。
自己這些人,做的的確是過了。
但這時候後悔還有什麼用處呢?
“那小將軍的意思是什麼呢?”吳汝義謹慎的詢問。
李過就意氣風發的回答:“我們肩負的任務,我們相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