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謀自請出徵,對陣李巖,這讓滿朝君臣都很擔心。

即將出徵的時候,老爹崇禎拉著能幹且總有辦法的兒子手,動了真感情:“十萬禁軍帶上,再將三萬錦衣衛也帶上吧。這樣更把握些。”

面對只有兩萬的李巖流寇,崇禎是不放心的。

因為這些年,大明的軍隊狀況,崇禎也算知道了,那就是毫無戰鬥力。多帶些兵給兒子,還是有些把握的。

然後看看四周沒人,壓低聲音囑咐:“你哥哥去山海關了,手中有五萬關寧,你去武鄉,要抓住這些兵,一旦事情不好,你就帶著他們,直接南下去南京。如果北京有變,你哥哥生死不明,你就在南京監國,如果發生了不忍言的事,你就登基。”

京師狀況雖然有了改觀,但也沒有絕對希望把握,能保住這祖宗江山,對此,崇禎還是沒信心。

呂謀笑了:“父皇不必如此沮喪,事情已經有了向好的態勢,只要咱們父子,再加把勁,局面就能徹底的扭轉過來。”

然後真誠誠懇的再對崇禎叮囑:“我再次規勸父皇,都到了這個時候了,不要再和群臣鬥了,要善待群臣,他們才是咱們父子真正能重振大明的幫手。”

縱觀崇禎一朝,幾乎就是崇禎赤膊上陣,跟東林集團死斗的過程。最終弄的君視臣為寇仇,臣看君為死敵。是君臣合力,將大明鬥亡了。

聽著兒子這樣的叮囑,崇禎嘆息一聲:“都到了這個地步,還鬥什麼,還有什麼值得再斗的呢?經過這段時間磨難,我也想開了,不鬥啦。”

聽到崇禎這麼說,呂謀的心就放下了,然後輕鬆道:“父皇放心吧,李巖不過兩萬流寇,兒臣不須十萬禁軍,只要四萬足矣。”

崇禎還是擔心兒子安危:“不行,這次是整頓後的初戰,關乎國運存亡,一定要全軍壓上,一戰定乾坤。勝利,大明起死回生,敗了——”然後無助的嘆息一聲:“那也是天命了。”

呂謀認真道:“父皇,禁軍必須留下大部,而且張之及一定留在京師。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關寧軍。”

他的話的另一個意思就是,留下六萬,防備吳三桂的五萬關寧軍。別自己在前面死戰,後面關寧軍入城,直接反了,端了自己老窩。

崇禎理解兒子的意思,但也只能苦笑。也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好吧,也只能如此了,皇兒多加小心。但記住,事不可為,一定直接南下。”

呂謀堅定搖頭:“我是不會獨自走的,我一定會凱旋而歸的。請父皇對兒臣有信心,對大明有信心。”

這次呂謀出兵,率領的是剛剛整編完畢的第一軍,軍長盧以行,名臣盧象升的兒子,今年十七歲。

獨立師,師長楊松山,名臣楊嗣昌的兒子,今年也是十七歲。

他們雖然年輕,但子承父業,家學淵源,是難得的一代後起之秀。

唯一一個老將,是原先禁軍副都統良茂臣。他被任命名義上的統帥。不過他只是做為壓艙石的準備,用來穩定軍心的。而真正實權,卻是督師定王。

全軍四萬,錦衣衛一千,對外號稱一萬。

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辦法,就是要麻痺敵人。同時,也是在預做伏筆。

大勝了,那就是大明與寇兵力懸殊,以少勝多,大獲全勝。大明軍隊,還能打。

敗了,那大家也別回來了。沒有其他機會供他選擇。

站在午門城樓上,目送一身戎裝的兒子,率領四萬娃娃軍將士出征,崇禎真的是百感交集。江山被自己玩成了這個樣子,到現在,只能憑藉這十三歲的娃娃,帶著兩個大一點的娃娃續命。自己真的該更加徹底的反思反思了。

大軍經過良鄉縣,百姓關門閉戶。

大明軍隊的軍紀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