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血戰納木湖(第1/3頁)
章節報錯
謝天賜的乙字計劃,正式開始實施。
歐松的排兵佈陣在謝天賜看來,連大宋帝國一名團長也不如。
這可是一個絕好的練手的機會,一戰下來,桑贊仁布的基層將領應該有一個質的飛躍,起碼在戰術上,要學會靈活運用“鉤子”戰術。
難得有十萬大軍做陪練,這可是花多少錢也請不來的“專業藍軍”。謝天賜讓桑贊仁布後撤三十里,先“示弱於敵”,增強一下歐松雪域高原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
然後召集桑贊仁布團以上軍官開會,先把基本的戰術思想貫徹下去。教導團下去的時間雖然短,但最大的收穫是嚴明瞭軍紀,一切行動聽指揮,學會服從這是很重要的。雖然吐蕃的軍隊也是軍隊,在歷史上也曾和盛唐幾次開戰,也算是一支強軍,但隨著吐蕃政權的土崩瓦解,再難呈現昔日的輝煌。
這次整編,趙構指出意義重大,嚴令劉勇要認真對待,“從嚴從難從實戰進行高原大強度練習”,就是要打造一支高原勁旅,這支軍隊,將來是有大用的。
劉勇將最好的教導隊派駐進入桑贊仁布的三個狼師,都是立了軍令狀的,這次正好是檢驗效果的時候。雖然時間短,時間短也有時間短的好處,那就是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領會到整編合訓的意義和實際效果。
但戰爭可不是兒戲,雖然大宋帝國的軍隊都流行這樣一句話:“演習既戰爭,戰爭既演習。”但桑贊仁布的部隊,像這樣大規模叢集作戰,還真是第一次。
但謝天賜還是很放心,這撤回來三十里,至少為桑贊仁布的大軍爭取到了幾點好處,一是紅狼師和雪狼師成功合兵一處,兵力上增加了一倍。二是謝天賜幫著制定的“鉤子戰術”,讓大家有了至少一天的時間去消化,還要歸功於謝天賜的作戰部,很快將模擬沙盤製作出來,各自的兵力部署、行動要求、戰術安排、戰役目的等等,都在沙盤上一一講得清清楚楚。
同樣道理,歐松的十萬大軍部署進攻,也需要時間。說是十萬大軍,其實真正能作戰的也就六萬多人,有三萬多人是輜重保障部隊,攜帶了大量的牛羊牲畜,不過,歐松還是知道駐紮營地的時候,儘量遠離納木湖,雪域高原的人對湖水都是敬畏的,那是神主的恩賜,容不得玷汙。
謝天賜也是在手把手教桑贊仁布的作戰部成員,還是戰場速成班。最好的檢驗就是實戰,這可是難得的好機會。至於失敗,謝天賜的作戰計劃裡,還有一個丙計劃,但從來不會有失敗的計劃。
謝天賜還是高看了歐松,又多過了一天,在第三天的黎明時分,遠方偵察的斥候打出了旗語,歐松的部隊開始集結準備進攻,人數大約是五萬人,分成左中右三個攻擊方陣,中間突前,兩翼靠後,典型的楔形陣,也是最常用的攻擊陣型。
楔形陣,誰都在用,關鍵是怎麼用、如何變、如何發揮自己軍隊最大的優勢。在這一點上,宋軍或者說延合聯盟的軍隊,都對“鉤子戰術”情有獨鍾,但也發明了很多版本的“鉤子戰術”。
比如西夏李良輔指揮的鐵鷂師的鉤子戰術,明顯帶有西夏軍隊狡詐如狐、快如疾風的特點;而阿克什大王子帶領的伊克塔重騎兵所實施的鉤子,就像一塊美味的牛排,一點點吊著敵人的胃口,而且時不時會讓敵人咬上一口美味的誘餌,吊足了胃口,也調上了大魚。
而宋軍的鉤子,是鉤子裡面套著鉤子,誘餌外面還包裹著誘餌,而且誘餌足夠誘人,但一但被勾上,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你掙脫掉的,不把你連皮帶肉勾一個血淋淋,怎麼對得起大帥殫心竭慮研究出的這套秘術。
現在,就要看桑贊仁布的吐蕃大軍怎麼來運用這種戰術了。歐松的精銳部隊都在這裡,謝天賜要畢其功於一役,不是要打疼打殘,而是全殲。
這塊誘餌上最大的一塊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