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豐厚的軍人待遇和死後三代人的撫卹照顧,把軍人的榮譽始終放在了第一位,戰場上倒下去了一個,身後就能站起來三個。這樣的思想昇華,讓宋軍包括延安大聯盟裡面所有的軍隊,都把軍人這個職業當做是自己一生當中最榮耀的時刻,死,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情,怎麼能怕死?

戰場上遇上不怕死計程車兵,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金兵現在的感受就是這樣,這種拼了命也要撕咬一口的打法,讓金兵的傷損率直線上漲,僕散渾坦這邊還勉強可以維持基本的戰鬥隊形,一點點後撤集結,而出現崩潰的,卻是赤火奴的左翼。

赤火奴新晉都統猛安,自己雖然率領著五萬人馬,但真正屬於自己嫡系的,也就一個萬人隊。當宋軍的火炮狠狠肆虐了一把的時候,赤火奴這邊已經開始亂了。

完顏兀朮的集結號角不是沒有聽見,但自己的號令卻始終不見回應,還是自己的嫡系萬人逐漸靠攏,但其他所屬部隊,卻像是無頭的蒼蠅,亂做一團,有向後折返的,有向赤火奴那裡集結地,還有的乾脆轟然四下裡散開逃命,反正就是一個念頭,離開這個修羅地獄。

左翼保持過來的是西夏城衛軍、禁衛軍各一個師,但每個師已經達到一萬多人,接近兩萬人的加強師或乾脆成了軍的規模,統領指揮使禹藏花麻手下第一都統軍禹藏多利,此人是西夏右廂朝順軍司都統軍禹藏嗤利之弟,也是禹藏花麻家族的年輕一代將領,這次被禹藏花麻帶出來,就是拿軍功的。

禹藏多利最先一直是禹藏花麻的親衛隊長,身材壯碩,勇力過人,又在安塞軍寨隨著趙構的龍衛培訓了三個月,是禹藏花麻重點培養的家族後備人才,這次被禹藏花麻任命為左翼總指揮,也有讓其一戰成名的私心在裡面。

禹藏多利沒有辜負禹藏花麻的厚望,他有勇,更有一顆冷靜的頭腦和一顆殺伐果斷的狠心,手中特製的利斧一舉,西夏城衛軍第三師畫出一條大圓弧線,遠遠兜出去一個圈子,將逃出去的金兵再次圍了起來,而西夏禁衛軍第七師,則在金兵的後面,利用自己重騎兵的優勢,一點點將金兵趕往包圍圈裡,這是要全殲金兵左翼的徵兆啊。

禹藏多利就在第七師的兵鋒尖上,手下親兵左右護衛,滾湯潑雪一般,在金兵隊伍裡橫衝直撞,衝著赤火奴的軍旗而去,擒賊先擒王的道理,他是門清。

赤火奴未戰先怯,這才是左翼崩潰的主要原因。主將沒有了作戰的勇氣,下面也就沒有了必勝的信心,赤火奴現在最正確的做法應該像禹藏多利一樣,做出拼死一戰的表率,才能激發部下的鬥志,只可惜他心裡面怕了,手底下的人馬不聽使喚,他也無心戀戰,不等大軍集結完畢,帶著自己的萬八千嫡系部隊,一窩蜂向後撤去,留下了一萬多散兵遊勇在戰場上猶如無頭蒼蠅一般亂竄,很快被禹藏多利指揮第七師分割開來,城衛軍在外,第七師在內,硬是將剩下的一萬多名金兵夾成了肉餅,要乾乾淨淨徹底消滅。

不過到最後,還是有一部分金兵坐地投降,依照禹藏多利的想法,應該一個不剩,但他可不敢違背趙構的軍令,“降者不殺,優待俘虜”這是一條紀律,必須嚴格遵守。大約兩千名金兵做了俘虜,也成了他們一生中最正確的選擇。

禹藏花麻率領的中軍,西夏禁衛第一軍,是李良輔死活要留給小太子的,已經給趙構打了報告的。本來第一第二軍在李良輔的外圍打援集團軍,可是李良輔獻上良策之後,趙構的計劃調整中,西夏軍隊是伏兵的主要力量,李仁孝又掛著總指揮的名頭,李良輔也是出於安全,建議趙構將第一軍留下,自己三萬人照樣可以完成任務。

趙構想想也對,也就沒有拒絕李良輔這份好心好意,畢竟以後是李仁孝的西夏,李良輔、禹藏花麻都是李乾順為他的兒子選擇的輔佑大臣,現在,正是這些臣子表示效忠的時候,